苑嗣文
王某,女,4岁。2010年6月5日初诊。
因反复感冒来诊,现在既无咳嗽亦无发热,唯口中异味,晨起眼眵过多,口唇色红如妆,咽部充血明显,无咽痛、咽痒,扁桃体Ⅱ度肿大,上颚靠里侧有一硬币大瘀斑,颜色鲜红,但无痛感,食欲很好,纳食较多,腹部叩击呈鼓音,明显腹胀,大便干,每日1次。手心较热,舌质红,苔有剥脱。
综合患者上述表现,应属于典型的食积化热,热极化火伤阴,食积、火旺、阴伤三者并存,所以患者很容易反复感冒。鉴于患者上颚靠里侧的鲜红色出血点,笔者认为患者可能为手足口病。但患者家属说上午刚去了儿童医院找专家看过,否认手足口病。治以清热泻火,滋阴养液,消食导滞,佐以解表。处方:麻黄9克,生石膏90克,杏仁9克,甘草9克,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苏子15克,牛子10克,生地20克,玄参40克,麦冬30克,焦三仙各12克,槟榔12克,厚朴9克,知母10克,白芷12克,辛夷6克,罗汉果1个,生姜30克,大枣6枚为引。上药泡1小时,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25分钟,取药液450ml,沉淀取上清液400ml,1日分数次喝完。6剂。
2010年6月8日二诊:患者精神好,今晨发现双手掌、双足底部出现许多疱疹,疱疹底部色泽鲜红,疱疹明亮,充满疱浆,不痛不痒,典型的手足口病的表现,但无发热、无咳嗽,上颚部内侧的出血瘀斑颜色已经变浅。诊断手足口病无疑。患者服用上药后,大便每日2~3次,大便稀溏。至于治疗,因为热势较重,仍服用上述药物,加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嘱其在家休息,少外出,不去幼儿园,以免感染他人。饮食一定要清淡、适量、易消化。
2010年6月12日三诊:患者手足部疱疹已经全部消失,无溃烂皮损,口腔上颚部的瘀斑已经消失,大便每日2次,便质稀溏。舌质红,苔已经布满舌面,微黄色。问家长是否还服用其他药物?家长说只服用了笔者所开的中药和中成药。因患者阴液已经恢复,内火犹未除尽,上方生石膏改为50克,去生地、知母,加生薏米30克,姜枣为引如前。3剂,水煎服。
按:手足口病正处在高发期,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危及患儿生命。导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较多(科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因此现代医学缺少针对性的有效药物。笔者观察手足口病患儿多数是因为内火较重所致,有的患者再有外感寒邪,形成“寒包热”证,会出现高热,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甚者危及生命。因此治疗手足口病必须立足于清热泻火。此例患者不仅内火炽盛,而且火邪伤阴,还伴有食积,所以立清热泻火、养阴增液、消食导滞之法,佐以发表,使热邪表散。
笔者在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点体会是重用生石膏。很多医生畏惧大剂量使用石膏,尤其对于儿童,就更不敢用。其实生石膏的用量不仅与患者的体重有关,更与患者内火的严重程度有关。清代《疫疹一得》的作者余师愚曾用生石膏(1剂用8两)治疗瘟疫,活人无数。余师愚的大石膏方有“三不敢”之谓,即“医家不敢用,病家不敢服,药肆不敢卖”。清道光年间归安江笔花曾治一时疫发斑,连续使用石膏共计14斤,才将病人治愈。《伤寒论》中石膏的剂量是多少呢?以大青龙汤为例,张仲景说了“石膏如鸡子大(碎)”。鸡蛋大的一块石膏有多重?应该80~100克。笔者认为石膏色白,属金,入肺,性属大寒,味道不苦,实属清热泻火必需之品。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