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赵斌“覆吸疗法”救治危重症


郑访江 本报记者 祁琴 通讯员

赵斌主任医师系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中医院院长,出身于世代崇尚中医的陇南文化世家,先后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与中医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陇南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赵斌在长期临床观察研讨的基础上,从开发新的给药途径、应用中医药有效救治危重症、保证患者饮食通畅、实施口腔护理等目的出发,独自创立了将药液从口鼻及时吸入的“覆吸疗法”,同时建立了相关系统理论。不仅大大增加了临床救治之便,而且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

“覆吸疗法”的基本概念

赵斌介绍说,“覆吸疗法”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拟定中药方剂,继而将方药煎煮,适时浸出汁液;或将所拟的中成药剂用一定比例量的温开水溶解为汁液,亦可将中药注射剂(或西药注射剂)倒于小杯中,再按比例掺入一定的温开水,振荡和匀,不论选定以上何种药剂,均以药液清澈为原则。然后另取经严格消毒的纱布数块,浸泡于以上任一种方剂做成的药液中,适时取出,捏至湿潮而不成线状下滴为度,继用双镊将药纱拉扯平整,按患者口形覆盖其上,让患者在自然呼吸之际,将预定的中药液自变为适宜蒸汽,通过鼻咽道和咽、喉三种途径及口腔吸入体内,从而达到安全、快捷的治疗。

“覆吸疗法”的施行要点

赵斌指出,本法的施行要领有三:

①辨证论治为根本。病本有寒热虚实之异,方自当有温清补泻之别,临证必须辨证选方遣药,如若死执一方,定然谬误。

②药纱施布当适调。在覆置药纱时,除要求将药纱消毒干净外,还必须根据病人的呼吸状况而选定其药纱的厚薄大小。厚者(5~8层)利于饱蘸药液,吸用时长,但有碍于呼吸通畅,故需留出三分之一的口腔通道;薄者(3~5层)便于通气,无妨碍呼吸之弊,但蘸药液量少,疗效维持时短,临床当因情而择之。至于药纱面积的大小,以稍大于病人的口唇外围,口稍张时不内陷、不空缺为度,通常用外科既定的敷料块大小选择即可。

③勤换勿脱慎护理。药纱上的汁液易随病人的吸用和阳热温化而变干,此时,其疗效已然大减,护理者应当注意观察,及时更换药纱,始终保持药力厚重,做到强力攻势,充分发挥扶正祛邪的预定作用。另一种情况是,病人频繁的头面或全身不自主活动,易致药纱滑脱于下颏或面部,使药纱不在最有效吸收之位,导致治疗乏力;或由口前上移至鼻,阻塞鼻孔出气,难免引发窒息之虑。所以,医护人员必须一次将药纱对位放妥,以不轻易脱落为度,同时精心护理观察,万万不可麻痹大意,必要时可给药纱左右缝制固定系带,拉至头枕部打活结,或挂在耳上,避免躁动病人的不自主性对抗,以求理想疗效。

另外,尚须强调的是,本法所适用的病人,多系病情危重缠绵,非一时一刻所能克,所以,覆吸必须保持连续性,一般都应在数小时以上,切忌时用时停,甚至因轻视其功效而当作摆设,人为地丢失救治时机。

“覆吸疗法”的作用机理

赵斌说,“覆吸疗法”就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药纱和水液,将中、西药物以微粒的形式,通过口鼻官窍输入体内,从而发挥预定的治疗作用。其要点,一是直接作用部位在口,间接作用部位在舌、咽、喉、鼻及口腔诸器官经络;二是作用形式主要为吸入,间有饮入;三是药物由此径而入的所谓“体内”,首指心、肺和“元神之府”——大脑,次指脾、胃、肠、肝、胆,后及肾、膀胱、三焦。之所以如此而言,依据有二:一是官窍通道之便,利于药物“因势利导”,如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三焦之道为咽,药物作用于兹,即可使其脏腑直接经受治疗;二是经络运行之便,如心主神明,统十二经,舌既为心之苗,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成,又散通于十二经络。舌既受药,亦必渐滋于十二经络,对五脏六腑起调治作用,其他脏腑之理亦与此同。正如吴师机《理瀹骈文》所谓“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由此不难明晓“覆吸疗法”的主要治疗作用:①醒神开窍,安神定志;②豁痰顺气,化瘀通脉;③调理阴阳,升清降浊;④益气养阴,扶正固脱;⑤补济水谷,调摄睥胃;⑥保护口腔。

“覆吸疗法”的适用范围

赵斌介绍说:“覆吸疗法”可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①神识迷蒙或昏瞆,不能直接服用、吞咽药液者;②呼吸道不畅,呼吸功能衰惫,对药液直接进入、吸收有困难者;③消化道障碍,进食、吞咽食水有困难者;④智力发育不全或受损,不能良好配合常规给药治疗者;⑤口、鼻腔及咽喉病患者。

综上所述,“覆吸疗法”确有简便廉验之优,特别是经口腔覆吸而迅及诸窍与脏腑,施之于急难重危患者和老幼弱者更显其长,其给药途径与方法之特殊,实属古往今来未见载者。赵斌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急症救治研究,经反复临床观察和思考,使之日益切近医理,且在方法上不断完善和精当,使验其功力之医者日增,获其挽救之患者日多。此法可使口中痰浊壅盛而气急神昏者迅即痰消气顺,心肌梗塞神志谵妄者速见神清语伦,高热津枯舌謇口燥者顿显舌润语清神宁,类此者比比皆是。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