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疏风解毒——风热感冒的基本治则


王书臣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感冒概述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脉浮等为主症。

感冒的症状早在《素问·骨定论篇》中就有“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的论述。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述,太阳病是由于腠理不固,风寒之邪侵袭经脉,营卫失调和,出现太阳表证,而症见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或恶风,身痛腰脊痛,干呕,或伴鼻鸣,脉缓或紧等症状,并出桂枝汤以治表虚症,用麻黄汤治疗表实证。

元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提出“凡症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为感冒等轻症,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又说“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辛凉之剂散之。”首次提出了辛温和辛凉两法治感冒,对后世影响很大。

至清代温病学说有很大发展,不少医家认识到感冒与感受时行之气有关,治疗时多用“桑菊饮”、“银翘散”。《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使感冒的治法日臻完善。

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之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当气候突然变化,寒暖失常之时,风邪病毒最易侵袭人体。四时之中,出现气候反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等,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不能适应外界变化,风邪易挟毒而入致感冒。

感冒和人体御邪强弱有关。如正气不足,将息失宜,过度疲劳,腠理疏懈,卫气不固而极易为外邪而客。

风邪入侵,其病变部位常局限于肺卫,肺司呼吸,是人体和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人体感受外邪,若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可出现恶寒,发热等表卫之证。外邪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嗽、鼻塞等症状。如邪毒较重,人体机能失调还会引起全身不适及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

辨证论治

根据外感邪气的不同,临床多分为风寒、风热及暑湿感冒;根据体质的不同又分为气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和血虚感冒。

今以风热感冒为例,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咽红疼痛,苔薄黄,脉滑数。

风热感冒多为感受风热之邪,但有相当多的病人是先感受风寒之邪,邪随即入里化热,而呈风热之证,临床上感冒病人也确是风热感冒为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感受风热之邪者居多,另外,不少病人感冒初起是感受风寒,没有及时治疗,邪气入里化热。

辨证治疗

中医治感冒以辨证为主线,但无论哪类感冒都离不开中医八法中的汗法。

汗法,亦称解表法,即通过开泄腠理,使表邪随汗出而解的治法。汗法不仅能发汗,凡欲祛邪外出,透邪于表,畅通气血,调和营卫,皆可酌情用之。临床常用于解表、透疹、祛湿和消肿。

对感冒的治疗不仅中医用汗法,西医也是用汗法,可见汗法是治疗感冒的通用大法。汗法是取微汗出,而非大汗,通过疏风解肌,腠理开泄,使遍身微汗出,汗出不伤津,达到气血平和,脉静身凉的目的。

有些人一直认为中药不抗病毒就不能治感冒,其实这是不懂中医,西医知识也不充实。感冒病毒在身体内繁殖很快,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使人体不适。而汗法就是通过发汗透表,使毒素得以排泄而达到治疗作用;实践证明,清热解毒中药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通过抑制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而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查阅大量治疗感冒的处方就可以发现,治疗风热感冒的方药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即疏风和解毒两部分。如桑菊饮中的桑叶、菊花,银翘散中的荆芥、豆豉,紫葛解肌汤中的柴胡、葛根等等,都是疏风解表药,而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都是清热解毒药。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表现,疏风和解毒药物的比例很重要,轻时以疏风为主,重时以解毒为要。

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发布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该方案充分体现了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的集体智慧,是在总结全国各地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经验基础上,考虑本病的不同阶段表现,确定了三个不同证型的处方:①风热犯卫;②热毒犯肺;③气营两燔。并拟订了三个处方,清解Ⅰ号,清解Ⅱ号,清解Ⅲ号。由此可见清解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主要组成部分。

卫生部第二版诊疗方案列为预防和治疗风热犯卫型甲型H1N1流感的中成药之一的疏风解毒胶囊,是2009年1月4日获批的中药新药(国药准字Z20090047,原名病毒清胶囊),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新药,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咽痛,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等。该药立法处方更是充分体现了疏风解毒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基本治则。

该方是湖南医科大学总结老中医经验的处方。

处方组成: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疏风解毒胶囊方中,虎杖苦微涩,微寒。功效祛风,除湿,发表,能“压一切热毒”,且“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为君药。现在有些专家用来治疗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连翘性凉,味苦。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为治风热要药。

板蓝根味苦性寒,功具清热、解毒,为近代抗病毒最常用之品,二药共为臣药。

柴胡性味苦凉,功具和解表里。能祛散肌表,且在“邪气已渐入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药所能透达”之时,能以其之“气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

败酱草味辛苦,微寒,功效清热解毒,善“除痈肿、结热”。

马鞭草性味凉苦,功效清热解毒,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能治外感发热、喉痹等疾。

芦根味甘,寒,入肺胃二经。能“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治“喉痛”。四药共为佐药。

甘草养胃气以助行药,并善调和诸药,故为使药。

诸药配伍,能直达上焦肺卫,祛风清热,解毒散结,切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风热袭表,肺卫失宣,热毒结聚肺系之病机。

不难看出,当年老先生组方是别具匠心,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紧紧抓住了外感风热证的证候特点和病因病理变化,以及病人一旦外感后出现的诸多症状和疾病传变。治防结合,为临床取得圆满的疗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该药也将为我国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