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黑龙江讯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探索出一种“低剂量持续靶向给药方式”,即将中药与低剂量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上,显示出高效、低毒、不易耐药的优点。此项研究成果去年底发表于美国权威期刊《癌症生物治疗和放射药理》上;在今年不久前召开的意大利米兰乳腺癌国际会议上,低剂量持续化疗联合血管抑制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方式获得该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可。
怎样才能确保乳腺癌化疗在高效的前提下,将其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同其他实体瘤一样,乳腺癌的生长方式有赖于瘤体内血管的形成,血管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肿瘤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抗血管生成中药人参皂苷Rg3是从人参根浸出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成分,为四环三萜皂苷,其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同。
由此,通过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成,切断肿瘤生长命脉,成为张清媛教授等研究人员的重要科研思路。他们将低剂量化疗药卡培他滨与人参皂苷Rg3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小鼠体内,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进行低剂量持续用药。研究显示,持续低剂量卡培他滨应用于乳腺癌治疗,免疫组化结果检测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较对照组和最大耐受剂量组明显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也较对照组下降,证实了卡培他滨持续低剂量给药具有确切的抗血管生成疗效,证明此方式可通过下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阻滞肿瘤新血管生成。
实验表明,活性增殖的内皮细胞较增殖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因此理论上可通过降低化疗药的浓度以特异性地靶向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将这样低浓度的化疗药长期持续使用,避免了常规化疗方案中内皮细胞在化疗间歇期的恢复,增加了其抗血管生成效果,起到长期抑制肿瘤的作用。张清媛教授认为,在常规化疗方案中,处于化疗间歇期时,血管内皮细胞能得到恢复,接受其供养的未被杀死的肿瘤细胞也在恢复和生长中,从而增加了耐药肿瘤细胞的出现,而低剂量的持续给药方式则避免了这一现象。
张清媛教授介绍说,由于内皮细胞遗传性质稳定,故不易产生耐药。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内皮细胞常处于不分裂状态,只有在妊娠、月经周期、炎症、外伤和肿瘤等特殊情况下,血管形成才被启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还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对机体正常组织影响小。当低剂量化疗药物合用另一种抗血管生成药时,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更为明显,进而控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据介绍,运用此技术该院已成功救治了百余例乳腺癌患者。统计显示,对于晚期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的疗效提高了20%以上。
专家评价指出,这一低剂量化疗联合中药抗血管生成方法,改变了细胞毒化疗药物的常规用药方式,适合于体质弱、年龄大的乳腺癌患者,尤其适宜于晚期、已不能耐受常规化疗者。
(衣晓峰 孙理)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