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微藻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中国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微藻除了部分小球藻,少量盐藻外,主要是螺旋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螺旋藻和盐藻的研究列入“十五”国家攻关计划,1989年在云南程海湖建成第一座螺旋藻工厂化生产中试基地。当时国外最大的螺旋藻工厂―――墨西哥 T excoco公司,因工人罢工而关闭,国际市场供不应求。截止1997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养殖工厂近百家,培养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若全部开工投产,估计年生产能力在1500吨以上。1996年下半年,由于美国夏威夷基地扩大生产,墨西哥工厂恢复生产,螺旋藻价格下滑,从20万元降到10万元。1998年最低价格为6万元,中国部分螺旋藻工厂被迫停产。
90年代末,由于中国政府制定了食用螺旋藻粉和饲用螺旋藻粉的国家标准,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产品质量稳定提高,随着藻粉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市场需求有所增加,部分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加工和销售企业紧密联合,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2001年年产150吨以上有3家,50吨以上3家。中国的螺旋藻产业也从低谷走向稳定发展。
我国其他微藻发展类别
天然绿藻―――小球藻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在50年代对小球藻进行研究和培养,60年代初期全国曾掀起土法养殖小球藻的热潮,中国台湾糖业研究所50年代开始绿藻(小球藻)的大量研究,1976年台湾已外销绿藻75吨(干重),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藻产地,至1977年已达28家。1995年台湾一家企业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在海口附近建起了第一座10万平方米的小球藻工厂。广东金球绿藻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中国广东省河源市建起1万平方米的小球藻生产基地,2001年生产藻粉10多吨。
盐藻中国轻工总会制盐研究所,自1984年开始进行盐藻养殖、天然胡萝卜素提取及其二次产品开发。在室外建成17000平米的开放式养殖池及附属设施。室外大面积养殖盐藻,单位水体的生物量可达40-50万/ml,盐藻粉天然胡萝卜素含量为4%-6%,盐藻采收率>85%,天然胡萝卜提取率>80%。该成果转让给内蒙古,在内蒙古吉兰泰盐场建成12万平方米室外养殖池及年产天然胡萝卜素500kg的生产厂。该厂当年建成投产,1992年生产天然胡萝卜素(折纯)300kg。1996年以来,该所研制出了盐藻粉及其二次产品。1999年又研制出盐藻粉软胶囊,并已申报卫生部保健食品。与天津一家公司合作建成年产1千万粒的盐藻粉生产厂地。
微藻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微藻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20年来,经历了起步、兴旺、低谷到走向稳定的道路,冷静回顾所走历程,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对产业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基地分散,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异悬殊。众所周知,微藻生产需要适宜的温度、日照强度等自然条件。我国较适宜养殖地区是年平均气温较高,日照充足的南方地区,特别是海南省,温度高,日照长,可以全年生产,北方地区气温低,有的地方只能生产半年或短的时间。而我国除西藏、新疆等没有建微藻基地和加工厂外,几乎都建了微藻工厂。有些地区根本不适应养殖螺旋藻,每年生产不到半年,生产成本高,效益差,很难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我国的微藻工厂规模一般都比较小,1997年,全国45家微藻企业,养殖面积在1-2万平米,年产量40-60吨的有15家,年产量35吨以下的22家,惟有一家福建新大泽在江西、福建的三基地加在一起年产量达150吨。直到2001年统计的数据有5万平米面积的8家左右,产量最大属云南施普瑞、福建新大泽、广东梅雁、江苏的明天生物。日本 D IC在海南建10万平方米,年产干粉300吨以上,价格都在9万元/吨以上,我国藻粉在国际市场价格一般只有6-8万元/吨,效益明显偏低。
(2)产品单一,深加工品种少。中国的微藻企业生产品种较为单一,大都是生产螺旋藻,少量生产小球藻。有条件的可以走生产多种微藻的路子,美国夏威夷工厂除生产螺旋藻,还生产血球藻,产品主要销售北欧。中国有一、二家企业生产螺旋藻同时也生产少量小球藻,血球藻正在研究之中。
(3)科研后劲不足,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较弱。微藻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与科研单位联系,比较注重藻种的纯化筛选,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与科研单位联系相对较少,而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不强,市场上藻粉价格愈来愈低,个别企业不是从科技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是采用减少添加培养基地原料的投入,样严重影响藻粉质量,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及深加工多样化是微藻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微藻产业与其生产业一样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为了迎接机遇和应对挑战,提出几点建议:
(1)尽快成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藻行业协会。我国螺旋藻干粉产量居世界第一,我们企业联合起来对国际螺旋藻产品的价格有较多的发言权,并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出口藻粉竞相压价,肥水外流的不良状况。行业协会应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尽快培养、吸引一批熟悉国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经济法规知识的专门人才,真正担当起管理、发展一个行业的使命。
(2)加强微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我国微藻产业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微藻的研究及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科学技术问题,从高产品系菌种的筛选到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培养基地配方,采收干燥技术等各个环节都有很多科技问题需要解决。科技部一直重视微藻产业的发展,已多次将微藻的研究列入攻关计划、“863”、火炬、星火计划项目。并十分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逐年加大了科技经费的投入,在原来科技计划基础上,又增设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
三、积极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创出国际品牌
我国微藻产业开始都以出口藻粉为生,特别是螺旋藻产业,是受国外市场的刺激迅速发展起来的。1998年以来,企业大都还是以出口低附加值藻粉为主,效益不高。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日本 D IC2001年藻粉销售量占世界总量的49.42%,其中饲料占68.16%,食品占40%,他们在中国国内销量只有几吨。这几年来,由于二英、疯牛病等事件发生,欧盟动物性饲料出现安全问题,对动物性饲料需求大大减少,而螺旋藻是营养丰富、十分安全的理想饲料,欧盟对饲料级微藻粉需求日趋增长,这是难得的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国内饲料级藻粉一直得不到重视,一般把次粉作为饲料级卖,很难满足客户要求。饲料级有规定的标准,而且不同的畜禽、水产和不同生长期所需的藻粉要求不一样,如细度、蛋白含量等,我们应作充分的市场调研,生产出优质的饲料级藻粉,打出我们的国际品牌。印度近几年螺旋藻产业发展很快,成本低,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将成为一大竞争对手,因此中国的微藻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微藻在国内市场潜力也很大,中国已提早进入老龄社会,对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中国13亿人口,如果有1%的人食用螺旋藻,按每人每年消费 lkg来计算,需要量为1.3万吨。广东梅雁股份公司藻粉全部自己加工在国内销售。从1997年至2000年销售额高达3亿元。微藻又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我国每年生产配合饲料6000万吨,其中水产饲料600万吨,国外一般在水产饲料中都添加1%-3%的螺旋藻,若按1%添加,需螺旋藻粉6万吨,而我国螺旋藻年生产能力还不足1500吨,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微藻企业有一个好的趋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不断兼并小企业,租赁养殖基地,福建新大泽兼并了福建两个小公司,租赁了海南思迈6万平米养殖基地,江苏明天科技公司兼并了常熟长江等两家基地,江苏、东方生物公司兼并了大丰等两家工厂。再有广东梅雁、云南施普瑞、湖北道博等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壮大,在努力提高产业质量的同时,提高信誉度,创出几个国际品牌,占领国内外两大市场,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中国的微藻产业一定会从一个微藻生产大国发展成一个微藻产业强国。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