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病的“陷阱”也不少,在媒体上大作广告的某些门诊部里,会开出一些除了药名没有别的标识的药品,你可能想知道药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上市,那么——— 查询药品真假该找谁?
日前,编辑部接到一位读者的来电,反映某肝病研究所在卖三种号称能治肝硬化等病的药物,这三种药物根本没有得到过药品批准文号,只是在几年前得到过制剂批号。
记者按照举报者留下的所谓“咨询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电话那一头的人“热情地”告诉记者,这里是有那三种药物卖,只要来人就可以买到。报出的价格可也真不低,20天的药要花上千元。当问到药品有没有批准文号时,那人很肯定地说:有!这三种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药品批准文号?记者决定打电话到药品生产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询一下。本以为这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碰了壁,体会了一次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的滋味。
记者把电话打到这三种药出产地的药品监管部门,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礼貌地回答:“我们不清楚,你应该问一下注册处。”记者把电话打到注册处,注册处接电话的人说:“你是记者?要查询?那你得先找办公室,办公室同意后,我才能为你查询。”记者只好又打电话给办公室,答曰:“不行!你说你是记者,我们怎么就能相信你呢?”“那么,我算是一普通的消费者,要想知道那三种药是不是有批号,总可以吧?”磨了半天嘴皮子,还是无功而返。
媒体上总是说,消费者应该有点儿自我保护意识。记者扮演的这个消费者不但有自我保护意识,而且连求助的门也没有敲错,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如果我也是个有点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消费者,我能通过什么渠道查询我买的药是不是假药?”相信这也是广大消费者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想做药品鉴别,难!
药品检验部门可以提供药品、保健食品等的检验服务,从提交样品到出结果要等1~3个月,检验费用一般在1000~8000元不等。但是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为了价值几十、几百元的药而去等几十天、再花几千元呢?因此自然会想到去找政府有关部门。然而得到的回答却可能是:我们是政府部门,不接受咨询。
那么,政府部门不是都上网了吗?网上是否能提供查询服务?记者费了半天的劲儿,在互联网上翻了个底朝天,只看到卫生部在自己的网站上对其所管辖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建立了数据库,供网民查询。其他的包括主管部门网站在内的诸多药品网站,要么就根本没有这服务,要么就是挂了个牌,然后告诉你“此网页正在建设中”。
抱着渺茫的希望,记者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分打电话到北京市药监局,查询北京某药厂生产的某种抗生素是否得到了正式批号。注册处的工作人员与记者约定半小时以后再打电话来。半小时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查了,那种药确实是该厂生产的,有批号。
提供咨询服务尚不可能
北京市药监局的回答,让记者产生了希望。北京市药监局是否开展了这项业务?药监局稽查处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位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要正式地为消费者提供几种咨询方式还真不容易。
记者:老百姓如何能掌握初步鉴别药物真伪优劣的方法?
负责人: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如果不做专业的化验,而仅从药品的外观、质地、包装、批号等来判断真伪优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些是经验性的东西,连我们专业人员都在不断摸索“药品勘验方法”,要让一般百姓掌握是不可能的。
记者:百姓期待专业机构能够提供一些便捷可靠的咨询渠道,比如说,电话咨询、网上查询等。
负责人: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专门开展这项工作的机构。先说电话查询,接听者要能够解答消费者关于药品的种种问题,必须具备药学、市场、法规等多方面知识,这样的人很难找。由于各级药监部门的网站都刚刚开通或正在建设中,几万种药的资料要整理,建立网上的数据库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目前还没有来得及做。所以,网上的查询目前还不可能。不过,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记者:读者希望了解一些鉴别药物的常识,比如如何解读批号。但现在的解释十分混乱,有的资料说,批号的第一二位是表示年份,三四位是表示月份,第五六位是表示有效期;而有的材料却说五六位是流水线号……各种说法都有。消费者应该怎样去解读?
负责人:坦白地说,现行的药品批号是比较混乱,每个批号表示的意义都有多种可能性,药品的生产批号不一定都反映药品的生产年份、月份及生产流水号,我们专业工作者也难以拿捏,还不能给出系统的识别信息。按照药品法规规定,药品批号应由一组字母、或字母加数字组成,而且不同的药品剂型其批号均需体现同一批药品的均一性和可追溯性,药品生产厂在确定其药品的生产批号时,必须符合药品法规的规定。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统一规范批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记者:现在有许多商品都推出了防伪措施,像药品这样的特殊商品有没有为消费者考虑到这一点呢?
负责人:确实已有许多制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采取了防伪措施,但是要在药品生产中普遍推出这样的服务,还需要工商、药品生产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
看来,消费者要得到便捷可靠的药品咨询服务是不现实的了,但是药品毕竟不同于其他商品,作为政府有关部门或一些专业机构,是否应该多为群众着想,对百姓的问题尽量予以解答呢?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