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黄连简介


一、概述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等,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以根茎入药;叶、叶柄、须根干燥后亦可供药用。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治温病热盛心烦、菌痢、肠炎腹泻、流行性脑膜炎、湿热黄疸、中耳炎、疔疮肿毒、目赤肿毒、口舌生疮、发热等症。

(一)发展动态

黄连用途极广,其原药、黄连粉、黄连素行销全国,又是出口的拳头药材之一,且黄连茎杆和根须,还可供作鱼、禽、兽类药用;尤其日本等国体育科学最近研究发现中医方剂“黄连解毒汤”能抑制体温上升1.5℃这对减少体力消耗,助于运动员合理安排体力,达到最佳竞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故以黄连作为高温高空作业、重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者的清热降温解暑饮料前途广阔,一旦开发利用,黄连的需要量将供不应求。有条件种植的地方,可积极发展生产。为国家医药管理局近年推荐发展的63种紧缺中药材之一。

黄连不仅是处方调配常用的品种,还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108种。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全国年需要量660万公斤,出口量960万公斤。今后几年内其价将不断上扬,故可大力发展种植。根据国家药材部门对全国八大药市中药材的供求情况进行调查表明,20世纪90年代收购价格每公斤120—180元,至2000年收购价格每公斤180—280元。入世以后价格还会上涨。

(二)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湖南、云南、贵州、甘肃及西部地区。

(三)成分

三种黄连均含多种异味喹啉类生物碱,主要为小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含量5.2%—7.69%;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无连无)、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此外,尚含木兰碱(magnoflorine)、表小甓碱(epiberberine)等。酚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3-羧基-4-羟基苯氧葡萄糖苷、2,3,4-三羟基苯丙酸等。据测定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以栽培6年最高。一年之中以6至7月份最高。

(四)药理作用

1、抗微生物及抗原虫作用较强,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原虫以及流感病毒、真菌类的抑制作用的强弱,黄连碱〉小连碱〉药根碱〉巴马亭,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微生物的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2、具抗炎和抗溃疡作用。

3、对实验动物具明显的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尚有利胆、兴奋子宫肌及抗癌作用。

二、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常绿草木,高30cm左右。根状茎向上多分枝,形如鸡爪,节多而密,生有极多须根;外皮黄褐色,断面黄色,味极苦。根茎上生叶,排列紧密,呈丛生状,叶柄长,三出羽状复叶,中央小叶片较两侧者略长,裂片边缘具细锯齿。小花5—9朵,聚成圆锥状聚伞花序,花淡黄色。骨突果,长卵形,果皮绿色后变紫色;种子多数,黄褐色或黑褐色。花期2—3月,果期4—5月。

三、生态特性

黄连喜生长于海拔1200—1800m的高山冷凉、潮湿环境,但在600—1000m的荫凉地栽培也能高产。在1000m以下的地区忌强光高温,需荫蔽。在8—34℃之间,植株生长正常;低于8℃或高于34℃生长缓慢,超过38℃易受高温伤害。适宜在富含腐殖质、上层土壤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砂质壤土生长;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不宜种植。栽后3—4年根茎生长最快,第5年生长缓慢,第6—7年叶片逐渐枯萎、减少。种子有胚后熟阶段,需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萌动。种子必须保持新鲜状态,在干燥条件下易丧失发芽力。

四、综合利用开发

(一)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

现代研究证明,黄连属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根茎、须根和叶均含有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亭等生物碱,小檗碱含量:根茎3.8%—6.7%,须根0.9%—1.8%,叶0.2%—1.2%,花为0.56%,种子为0.23%;总生物碱含量:根茎6.6%—9.5%,须根2.3%—5.5%,叶1.1%—3.6%。黄连植株茎的重量与根茎重量相同。由此可见,黄连须根、茎叶是有待开发的药用资源。

(二)黄连细胞培养物的利用

为了进一步开发黄连资源,国内在组织培养方面已有发展,从黄连细胞培养物中得到与亲体根茎相同的小檗碱,而且已建立了产量高、生长快的细胞系。通过对黄连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已能从黄连的叶片外植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进一步培养能得到胚状体和小植株。并且,胚状体可以从愈伤组织内任一细胞产生,这为获得大量分散的单体胚状体及人工种子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系统。

此外,黄连提取物还可作为黄色素,与柿树根提取物合用还可制成粉刺霜,对感染性粉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斑疾也有一定效果。

五、产品质量

以身干、肥壮、个完整,鸡爪形、外皮黄褐色、质坚实、断面颜色红黄色,味极苦、残留叶柄及须根少者为佳。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