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根肥大肉质,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cm,先端渐尖,边缘具锐锯齿,基部楔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二、生长环境
桔梗喜凉爽湿润,喜光,耐寒。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20℃,最适温度为20℃,能忍受零下20℃低温。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含砂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怕积水,土壤积水易引起根部腐烂。
三,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或沙质土壤为好。选好地后,每亩施堆肥2500公斤,加过磷酸钙20公斤,撒入地内,深翻30厘米以上,整平耙细。
2,适时播种 桔梗主要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亩用种2公斤。也可育苗移栽,因直播产量高于移栽,且根直分叉少,便于刮皮加工,质量好,生产上多用。注意用种子繁殖须用当年新产种子,新籽发芽快,发芽率高,长出的苗均匀,健壮,利于管理,隔年的陈种子发芽率低甚至不能发芽。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可先对种子进行处理,播前用温水浸种12小时,用适量湿沙拌匀,堆放几天后再种可明显提高发芽率。采用条播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8-21厘米开沟,深2厘米左右,播后盖土1厘米。或采用比较先进的宽幅条播法,即开沟的宽度为10厘米,行距不改变,播后盖土,宽幅条播法有很多好处,如管理简单、成品质量好等。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即可出苗。
四,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 行距17-20厘米,株距3-5厘米。过密,植株生长细弱,易遭病虫危害。过稀,产量低。采用宽幅条播法的适当间苗,苗不拥挤即可,不必过多的去苗。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出草 桔梗前期生长缓慢,易滋生杂草,应及时拔除,以防蔓延造成草荒。定植地先浇透水,待干湿适宜时立即浅松土一次,以免地面干裂透风,造成死苗。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植株长大封垄后即可不用再进行中耕除草。
3,追肥 苗期需追施稀薄人粪尿1-2次,促使幼苗生长。6月底增施花期肥,以磷钾肥为主,防止因开花结果消耗过多的养分而影响生长。入冬后要重施越冬肥,结合施肥进行培土。翌年春株高1米左右时,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配合追施磷钾肥,使茎杆生长粗壮,可防止或减轻倒伏。
4,疏花疏果 桔梗花期较长,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根部生长。除留种田外,疏花疏果可提高根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可人工摘除花蕾,如用镰刀削去花蕾。或用多效挫,在盛花期喷施用,可阻止开花。
5,排水 桔梗种植密度高,在夏季高温多湿时,应及时作好疏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造成减产。
五,主要病虫害
1,根腐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半知菌类镰刀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发病期6~8月,初期根局部呈黄褐色而腐烂,以后逐渐扩大,发病严重时,地上部分枯萎而死亡。
(2),防治方法 A,注意轮作,及时排除积水。在低洼地或多雨地区种植,应作高畦。B,整地时多施基肥,改良土壤,增强植株抗病力,每亩施石灰粉50~100kg,可减轻危害,或每亩用5kg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注防治。C,及时拔除病株。
2,紫纹羽病
(1),症状 是由真菌中的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危害根部,先由须根开始发病,再延至主根;病部初呈黄白色,可看到白色菌索,后变为紫褐色,病根由外向内腐烂,外表菌索交织成菌丝膜,破裂时流出糜渣。地上病株自下而上逐渐发黄枯萎,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 方法同根腐病。
六,收获加工
1,采收
种植桔梗因地区和播种期不同,收获年限也不同,一般当年采收,或第二年采收,东北可略早,采收期可在秋季9月底到10月中旬或次年春桔梗萌芽前进行。以秋季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好。一般在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根部尚未充实,折干率低,影响产量;收获过迟不易剥皮。起挖时,防止挖断主根。
2,加工
鲜根挖出后,去净泥土、芦头,用竹刀、木棱、瓷片等刮去栓皮,洗净,晒干或烘干。皮要趁鲜刮净,时间长了,根皮就难刮了。刮皮后应及时晒干。桔梗收回太多加工不完,可用沙埋起来,防止外皮干燥收缩,样可容易去皮。折干率为30%。
桔梗质量以根条肥大、色白或略带微黄、体实、具菊花纹者为佳。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