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常用中醫學術名稱


元氣 人體維持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與活動能力。元氣在胚胎時已經形成,藏於腎中,與命門有密切聯繫。

氣血 人體內的氣和血。

“氣”的含義較廣,包括人體內能運行變化的精微物質,或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均泛稱爲“氣”,如水穀之氣.呼吸之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

血,主要指血液,爲水穀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成。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津液 津和液的合稱。指人體中的液體,均爲飲食水穀的精微所化生。

津隨衛氣而散佈,有濡潤肌肉.充養皮膚的作用。

液隨精血而滋濡,有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灌濡孔竅等作用。亦指排出體外的廢液,如汁液.尿液等。

腎陽 亦稱“真陽”.“元陽”.“命門之火”。指腎臟的陽氣。腎陽有溫養腑髒的作用,爲人體陽氣的根本。腎陽與腎陰相互依存,兩者結合,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腎陰 亦稱“真陰”.“元陰”.“腎水”。指腎臟的陰精。腎陰有滋養臟腑的作用,爲人體陰液的根本。《景嶽全書》稱:“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兩者給合,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舌苔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舌苔。由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血細胞等組成。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咀嚼和吞咽動作,以及唾液.飲食的沖洗,經常不斷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質,僅表現爲薄白的一層舌苔。當患病時,進食少或只進軟食,使咀嚼和舌的動作減少,或唾液分泌減少,舌苔就變厚。常見的舌苔有白.黃.黑三種。祖國醫學認爲,舌苔是由胃氣所生,從舌苔的白和黃,可辨病之寒熱;從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淺;從舌苔的變化,可辨病之轉化。

表證 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襲體表的呼吸道,其出現的證候,稱爲“表證”。表證有表寒.表熱之分:表寒常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關節酸痛.苔白口不渴.脈浮緊等;表熱則見身熱不惡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黃.脈浮數等。

實證 指人體受外邪侵襲,或因痰火.閼血.蟲積.食積.水濕等阻滯所引起的實性證候。與虛證相對而言。如面赤.氣粗.痰壅喘.滿.痞塊癥結.腫脹.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膩.脈實大有力等。

熱證 主要指人體感受溫邪.暑氣或寒邪化熱而引起的熱性證候。如身熱汗多.面赤煩燥.口渴喜冷飲.神昏譫語.便秘或泄瀉熱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及脈洪.大.滑.數等。

虛證 指人體因精氣不足而出現的正氣虛弱的證候。與實證相對而言。如面色不華.精神疲憊.氣短音低.自汗盜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陰虛 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於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後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於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兩者常互相影響。陰虛主症爲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

虛火 一般是指陰虛而導致火升的病理現象。陰虛有五臟之陰偏虛與精.血津液等虧損的不同情況。陰虛則陽氣相對的亢盛,易於導致虛火上升,故雖見火升徵象,實爲陰虛所引起。臨床表現爲咽喉幹痛.顴紅升火.心煩少寐.脈細數等。

陽虛 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衛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症爲畏寒肢冷.面色青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沈微無力等。

氣虛 一般多指中氣不足或無氣虛衰的病理現象。兩者既又聯繫,又有區別。如飲食失調.勞倦傷脾,每致中氣受傷,而見肢倦.乏力.神疲.食少等症.若素體虛弱;或耗傷腎精,每致元氣受損,而見頭暈.腰酸.氣短.氣促,小便頻數等症。在中氣不足或元氣虛弱的患者,往往影響其他臟器的功能活動。可出現各髒的氣虛證候。

腎虛 指腎臟精氣虧損的病理現象。腎虧的原因,可由稟賦不足或腎精耗損太過所致。臨床表現多見精神倦怠.眩暈.耳鳴.腰酸.遺精,並可兼見咽幹.潮熱或肢冷.陽痿等症。由於腎精有滋養五臟的作用,故腎臟的清氣虧耗,不僅表現爲腎臟的病變,同時能影響其他臟器的病理變化,說明腎臟在人體生理活動與病理變化方面的重要性。

血虛 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可由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於

氣與血有密切關係,故血虛每易引起氣虛,而氣虛不能化生血液,又爲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血虛主症爲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

脾虛 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

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房勞 指房事過度,耗傷精氣而導致疾病的一種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

壯陽 指溫壯腎陽的一種治法。適用於命門火衰,精氣虛耗而見陽瘻.滑精.小便頻數.腰膝酸冷.脈象沈微等症。常用藥物如鹿茸.狗腎.仙茅.鎖陽.韭菜子等。

補腎 指補益腎陰.腎陽的治療方法。腎陰虛表現爲形體消瘦.眩暈.腰酸.遺精.神疲.虛熱升火等症,常用藥物如龜板.熟地.鼈甲.黃柏.女貞子等。腎陽虛表現爲面色青白.氣短氣促.頭暈.陽痿.便溏.肢冷.水腫等症,常用藥物如巴戟天.仙靈脾.肉桂.補骨脂.菟絲子等。

胃火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理現象,若胃火熾盛,可沿足陽明胃經上炎,臨床表現爲牙齦腫痛.口臭.並可見嘈雜易饑.便秘等症。

肝氣鬱結 肝有疏泄作用,喜舒暢而惡抑鬱。如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鬱不舒,均可引起肝氣鬱結。臨床表現多見脅痛.胸悶.脘脹.噯氣.婦女月經不調等症。

心腎不交 指心與腎生理協調失常的病理現象。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於下降所致。臨床表現爲失眠.多夢.虛煩.遺精等症。

命門火衰 即指腎陽衰微的病理現象。腎陰和腎陽相互依存,故命火衰多由元氣虛弱或腎精耗傷所致。臨床上可見下元虛冷的證候,如精神萎頓.腰酸.肢冷.陽痿.滑精,小便清長或黎明泄瀉.水腫等症。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