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浅述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


关键词:古代医学书目 发展状况 学术特点

古代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至今有些仍存于世,亦有许多随时光的流逝而佚亡,湮灭或因战乱兵燹而损毁。我们今天能够对古代医学典籍的流传、保存状况有一个概貌的了解,对古代医学的学术发展状况有所了解,现存的医学书目是重要的工具。本文从古代医学书目的发展状况入手,对其学术特点做一粗浅总结,以期更好地发挥古代医学书目的作用。

古代医学书目的发展状况

古代医学书目从编制形式上讲,可见两种类型,即综合性目录中的医学书目及中医专科书目。从最早的综合性目录《七略》对医书的著录,到明代万历第一部专科目录《医藏目录》的出现,大约经历了1600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医学书目的发展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而其中最能体现其发展水平的是历代医学书目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的变化。

1.综合性目录中医学书目的发展状况

第一部综合性目录《七略》,其分类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它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略),医学书籍收入方技略之中,列于最末。之后,历代综合性目录对医书的著录,主要可见两种状况:采用四部分类法的综合性目录,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书收在子部,医学类作为二级类目;采用多部分类法的综合性目录,如《文渊阁书目》、《通志·艺文略》等,医学类多为一级类目。后一种情况较前一种为少见。在综合性目录之中,著录医籍所用类目名称有:方技、医方、医术、医书、医家、医学等。其所著录的“医学典籍”,从实际内容看,不单纯是医学类典籍,另著有兽医、法医、丹方、神仙等内容的图书,因此说,古代医学书目所著录图书的内容存在“人兽不分,巫医不分”的混乱情况。

在综合性目录中,《七略·方技略》把医书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之后,医学书目的分类状况呈现多样化,如最少的是《新唐书·经籍志》,分为明堂经脉类、医术2类,最多的是《通志·艺文略》,分为26类。

在专科目录出现之前,众多私家目录中,极少有著录医书的,即便有也不作任何分类。

2.医学专科目录的发展状况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殷仲春广搜医学书目、结合亲见图书,撰成《医藏目录》,此乃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科书目,其著录医籍500余种,将其按佛经《如来法藏》的分类方法,分为20大类。每一类以《如来法藏》的名称作为类目标题。此书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专科书目,带有明显的不足,其编制没有吸收历代书目的精华,创立先进的分类体系,而是借用佛经的类目。因此,类目名称完全不能反映图书内容,且其分类牵强混乱。之后,作为古代医学专科书目,从数量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其分类体系与综合性目录中医学书目没有实质的突破。除清·曹禾《医学读书志》,以历代人物为纲,来著录图书,颇见新意之外,明清时期医学书目再没有科学的创新和实质性的突破,整体学术水平并没有提高。

古代医学书目的学术特点

1.尊经崇古

书目的发展是受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书目的发展无法超越社会发展的水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正统观念,对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的看法,反映于图书分类领域,就形成了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为特征的分类体系。[1]同时,在各部分之内,类目排列的次序,也有特定的理由以及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这种“尊经崇古”观念,在古代医学书目中,就体现为其分类体系的单一,长期保持一种模式不变。不论哪一种,哪一个时期的目录,都把“医经类”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学术有规范、指导作用,但这种模式世世相传,根深蒂固,就形成了古籍书目中固定的对于学术的评判标准,这是我们在应用古代书目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2.辨析源流

历代医学书目均继承了中国古代注重学术源流的目录学的优良传统,运用提要等形式对于学术流派的起源、发展、转变等作一简要介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有《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提要云:“……今详考其图,实二十九,盖十干起运十二支司天二图,原本别题曰诀,故公武不以入数,仅曰二十有七;其论实为三十一篇,末五行胜复论一篇,原本别注附字,故公武亦不以入数。仅曰三十也。卷末别附《刺法论》一卷,题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案《刺法论》之亡在王冰作注之前,温舒生北宋之末,何从得此?此注亦不知出自何人,殆不免有所依托,未可尽信。”此段文字说明了《运气论奥》其图、论与《郡斋读书志》不同之由,同时又考镜了《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文之义。[2]这对后世辨析此说之源流,有着重要意义。

3.重理轻用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许多学术思想流派,但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领域,特别是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了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和文化精髓,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古代医学被列为正统学问之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被视为一种技艺,其发展极不受重视。这种注重思想理论探讨,轻视应用、操作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到古代医学书目的发展上,就体现为其“重理轻用”的学术特点。历代医学书目的编制,只注重对图书分类、学术源流考辨等目录学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其操作方法的探索,古代医学书目与起步较晚的西方医学书目相比,绝大部分没有相应的索引体系,查阅相当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典籍自身价值的体现。

目录学是治学之门径,没有科学的医学书目,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浩如烟海的中国医药文献。作为新时期的文献研究,理应继承古代医学书目的优良传统,克服其历史局限性,从全新的视角去科学地评介中医文献的基本特征,盘活中医古籍,使中医古籍在中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12.

[2]张灿玾.中医古籍文献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济南,250014)宋咏梅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