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用指纹图谱“以时测经”研究六经实质


中国中医药报

《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是伤寒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正如恽铁樵所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王庆国等人查阅了大量的古今文献,并对六经诸说加以归纳,共得41种。梁华龙、郭芳也归纳了20余种六经实质假说。随着研究的进展,认为伤寒六经实质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一、六经实质应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

六经实质研究实际上包括了三大体系,1.生理体系,2.病理体系,3.辨证纲领体系。以此为纲可以归纳各种学说,如生理体系包括了经络说、脏腑经络说、六区地面说、六经形层说、气化说等;病理体系包括了邪正斗争说、阴阳消长说等;辨证纲领体系包括八纲说、六病说、辨证纲领说等。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实质)内涵的着眼点在营卫、津液、气血、阴阳(“天”气)的多少及运动变化(气化),不是脏腑经络(“地”形)的功能状态。因此,万友生说:气化理论,可以说是《伤寒论》的灵魂。

六经实质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在《伤寒论》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与近20年证本质研究的热火朝天相比,《伤寒论》六经实质的客观化研究显得冷冷清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伤寒六经实质是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以脏腑为对象的证本质研究尚且没有突破性进展,何况六经实质的客观化研究了。当然,也有另外的原因。

徐培平等从营卫角度探讨了《伤寒论》六经病的实质。六经是运行营卫和传变疾病的道路;六经调节营卫表里内外出入分布。六经病是对六经调节表里内外营卫出入分布,“开阖枢”功能失常,邪与各部分营卫相争,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所产生证候的归纳总结,既不是单纯的经络病变,也不是单纯的脏腑病变。六经病反映了外感疾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邪正相争的虚实转化的病理过程。柴瑞震认为气血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核心。《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的“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有相同的论述。《素问·血气形志篇》记载的“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可以视之为“人体气血六经”。

二、六经实质研究的基础是气血(营卫)

中医学认为:营卫与气血的关系是营即血,卫即气。言卫与气、营与血之彼此互文者,见于《素》、《灵》诸篇。而营卫气血之奥秘,直言不讳、一语道破者,无过越人、仲景。气血论应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气血(营卫)是生命活动动态的完整体现,是辨证和施治的对象,是司外揣内的对象,是生命活动最完整的信息载体,因此也是中医现代化的基础,是《伤寒论》六经实质客观化研究的基础。

笔者认为,取象比类方法是中医学最基本最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是传统的四诊方法。中医现代化对四诊信息客观化的要求虽然可以实现,但是仍有弊端。直接获取人的整体生命信息是中医现代化更好的选择,是对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的现代化。这不仅发展了中医诊断的方法,增加了四诊以外的信息客观载体,而且不违背取象比类方法这一中医学科理论和应用体系的基本思维方式。

根据中医理论的气血和现代生理学的内环境(血液、组织液)有非常多的相似性,因此把中医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从现代生理学角度上诠释为血液和组织液。考虑具体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方便性,取象比类方法的现代化即信息中医学把生理学上的血液作为获取信息的目标和窗口。

三、指纹图谱“以时测经”研究六经实质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特别适应于中医药传统理论取象比类的需要。据此,认为指纹图谱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记录气血信息的工具方法。具体做法是,以指纹图谱对血液(中医的气血)取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模型。

梁华龙认为六经含有位、量、时、势等认识论的概念。孟庆云指出藏象学说以时间结构统协空间结构,超越了脏腑理论,特别看重人体的时间结构。郭霞珍指出中医传统上有“以时测脏”的认识方法,这是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根据中医五脏与“时”(即天气、自然之气,时令、时辰等)相通对应的特点,观察特定“时”下机体的整体功能变化,从而推测归纳中医五脏实质。根据“以时测脏”的思路来研究中医五脏实质,其优势有:①符合中医五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中医藏象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五脏的时空特性。②以“时”即自然界的变化作为机体的影响因素,所形成的模型完全是自然的生理模型,其结果将是中医五脏本来面目的再现。③它研究的是与五脏相应的不同“时”条件下机体整体功能状态的改变。所以,“以时测脏”完整而真实地反映了五脏的功能实质。

中医的整体观认为时空是一个整体,因此,只有考虑了时间因素才能根据需要获取信息,才会更完整准确地认识整体。时间因素是获取信息方法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五脏应时规律是:(1)应四时四季之变,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2)应一日之变:“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而将“以时测脏”应用在伤寒论六经实质客观化研究上,可以称为“以时测(六)经”,与“以时测脏”的不同点在于,六经应时规律依据的是六经病欲解时和一年之中的六经配属。

张仲景运用十二地支,借以说明六经在一昼夜(24小时)中有当旺之时。根据这个理论,指出六经病,不论自愈或服药而解,都须借助于该经经气旺盛或阳复之时,因在此时,人体正气旺盛,易抗邪外出,故发现了六经病欲解的时间。

中医学的时空整体观体现到应用指纹图谱获取血液组织液信息的方法上就是,主要通过在一个完整的时段(年、日)内,连续采取血液、组织液,制作连续的血液、组织液指纹图谱并建立动态的、有时间变量的生命信息模型,再根据六经经气旺盛(六经病欲解)的时间段把它划分为六个部分,此即六经生理的信息。六经生理信息可为六经病理研究和六经辨证论治的研究建立平台,结合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伤寒论研究和应用的信息化、现代化。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