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阳维、阴维脉


阳维脉

【循行】

[1]《素问·刺腰痛篇》:阳维之脉,脉与太合下间,去地一尺所(1)。

[2]《难经·二十八难》:阳维起于诸阳会(2)也。

[交会穴]金门(足太阳),阳交(郄;足少阳),臑俞(手太阳),天髎(手少阳),肩井(足少阳),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风府、哑门(督脉)。此外,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穴通于阳维。

【注释】

[1]一尺所--指离地一尺许,当阳交穴所在,为阳维之郄。杨上善《太素》注:“阳维诸阳之会,从头下至金门,阳交即是也。”

[2]诸阳会--指阳维所交会的头肩部各穴。参见上注。又张飞畴注:“诸阳皆会于头”。

【语译】

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取穴在腿肚下际,距离地面一尺许的部位--即阳交穴。

阳维脉起于与各阳经交会之处。

【附】《奇经八脉考》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其脉发于足太阳金门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会足少阳于阳交,为阳维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厌抵少腹侧,会足少阳于居髎,循胁肋斜上肘、上会手阳明、手足太阳于臂臑,过肩前,与手少阳会于臑会,天髎,却会手足少阳、足阳明于肩井、入肩后,会手太阳、阳蹻于臑俞,上循耳后,会手足少阳于风池,上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下额与手足少阳,阳明五脉会于阳白,循头入耳,上至本神而止。凡二十二穴。

阴维脉

【循行】

[1]《素问·刺腰痛篇》: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1),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2]《难经·二十八难》:阴维,起于诸阴交(2)也。

[交会穴]筑宾(郄;足少阴),冲门、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期门(足厥阴),天突、廉泉(任脉)。此外,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通于阴维。

【注释】

(1)上五寸——此指筑宾穴所在,为阴维之郄。

(2)诸阴交——指阴维所交会的胸腹部各穴。

【语译】

刺飞扬之脉,其部位是在内踝上五寸,足少阴之前,与阴维脉相会处--即筑宾穴。

阴维脉起于与各阴经交会之处。

【附】《奇经八脉考》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在内踝上五寸踹肉分中,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会足太阴、厥阴、少阴、阳明于府舍,上会足太阴于大横、腹哀,循胁肋会足厥阴于期门,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凡十四穴。

【功能】

维脉的“维”字,含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难经·二十八难》:“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诸经者也。”说明阳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说明阳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阴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脉维络诸阳经,交会于督脉的风府、哑门;阴维脉维络诸阴经,交会于任脉的天突、廉泉。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阳维脉互相维系,对气血盛衰起调节溢蓄的作用,而不参与环流,如果功能失常则出现有关的症证。

【病证】

阳维脉发病,出现发冷、发热、外感热病等表症,所以《难经·二十九难》说:“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脉发病,则出现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症,所以又说:“阴维为病苦心痛”。张洁古解释说:“卫为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苦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脉经》王叔和说:“诊得阳维脉浮者,暂起目眩,阳盛实者,苦肩息,洒洒如寒”;“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以上都说明,阳维脉主表证;阴维脉主里证。《素问·刺腰痛篇》有“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的记载。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