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的只占少数,大多数慢性肾炎患者首次临床就诊即为慢性。对慢性肾炎患者应做出临床、病理、病因及肾功能的诊断。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不清楚,病理诊断需做肾活检。患者的肾功能需定期检查,以3~6个月检查1次为宜。慢性肾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
可用于肾病型。多采用强的松,成人初量一般为40~60mg/日,持续4~6周,以后每周的日用量减去5mg,直至停药,全疗程约3~4个月。口服维持量的时间多较长,常需半年以上。
二、免疫抑制疗法
通常将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凝剂等药物合用,来治疗重度或顽固不愈的慢性肾炎肾病型。常用的免疫抑制药有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等。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并要及时查血象。
三、非固醇类抗炎疗法
代表药物为消炎痛,其作用为控制非特异性炎症,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并抑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凝现象。适用于各型肾炎。
四、抗凝疗法
应用抗凝剂或(和)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可防止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的释出、血小板凝聚和微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肾脏的循环,常用的药物有肝素、潘生丁、强的松、环磷酰胺等药物。
五、大剂量速尿疗法
严重肾功能不全,有明显少尿和尿毒症的各型肾炎患者,可用大剂量速尿,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尤其慢性晚期病例无其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时,偶获显著利尿而使病情缓解。
六、透析疗法
降低血液内的尿素、肌酐等代谢产物。此疗法技术性较强,需在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进行。
七、肾脏移植
慢性肾炎晚期,两侧肾脏严重破坏萎缩,通过适当的病例选择,仔细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措施,可将尸体或亲属肾脏植给病员。目前,肾脏移植的存活率已达80%以上。
八、中医药疗法
急性肾炎多属实证,以外邪侵犯肺卫,气化功能失调为主,治以祛风散寒清热渗湿等剂;慢性多属正虚邪实以脾肾损害为主,宜积极纠正气阴不足、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并相应清除水湿、湿热或瘀血。通过中西医结合,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和降低激素、环磷酰胺等毒性反应,是治疗肾炎的理想方案。
慢性肾炎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而分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及眩晕等病症的范畴,发病以正虚和标实相兼多见。以正虚为主者,可见肺、脾、肝、肾的亏损,以脾、肾亏损多见;标实为主者,以湿热、瘀血多见。患者常虚实夹杂,故要标本兼治。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
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方选玉屏风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蝉衣、僵蚕。
2.脾肾气(阳)虚,水湿停滞
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健脾补肾,利水活血。方选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药用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
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药用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表现为: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黄芪、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女贞子、丹皮、茯苓、山药、泽泻、丹参、益母草、当归。
治疗慢性肾炎,一定要坚持服药,即使病情完全缓解,也要继续治疗观察一个较长时期。慢性肾炎的疗效评价,不应当只看尿蛋白及血尿的改善,更应当重视肾功能的进退变化。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