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春季养生保健


春天,万物复苏,处处生机蓬勃。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肌体、营养需要。因此,此时适当地吃些补品补药,对身体是有益的。

春天,人体阳气逐渐上扬,以清补、柔补、平补为原则,选用扶助正气或补益元气的补药或补品。如气虚者可常服补中益气丸、人参银耳晶、黄芪生脉饮;血虚者可常服用党参养荣丸;肾虚者可常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另外,人参性味甘平,也是此时补益良药,市售的红参、生晒参均可选用。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短声低、疲乏无力、怕寒者,是阳气不足,适用红参;而疲倦乏力、神疲、口干者则应选用生晒参,有条件用西洋参,功效更好。最简单的服用方法是每次5克,切碎放于小瓷碗中加小半碗水和适量糖炖之,连渣一起服用,每日一次。

也可采用补药与补品配合或采用食物补法,以扶助正气。一般情况下,也可选用党参、黄芪、红枣、首乌等加瘦肉同炖食。体虚疲乏、气短懒言或内脏下垂者,可用党参、黄芪各20克,鸡肉250克,红枣5枚,生姜3片,水适量炖熟,加盐调味,饮汤吃肉,3—5天吃一次,具有健脾胃、益气血、滋养颜体之效。食物中鸡蛋、牛奶、豆浆等都可经常食用,以作调补之品。蜂王浆、蜂蜜也是性平的滋补佳品,适量久服,也有较好的补虚损、强身益寿之效。还应多吃些新鲜果蔬、鸡肝、鲫鱼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要求。有些体弱者入春后会出现“春困”现象,表现为疲乏思睡、精神不振、胃纳欠佳、舌苔厚腻等,此时可用健脾、化浊、和胃的中药,如服藿香正气丸,或用藿香加佩兰泡茶饮用,以祛湿化浊,健脾开胃。每天嚼服枸杞子6克(干品可用开水泡饮),以养肝明目,对预防眩晕目疾和保护肝脏很有益处。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人体要很好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得掌握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特点,以一定的养生方法来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能够相适应。

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变化的一个明显规律,人当应之顺之,因而便有四时不同的养生之法。时值春季,春令“发陈”,就是说,春天万物一派生发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布陈于大自然之中。王冰云:“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生育庶物,陈其姿态,故曰发陈也。”因此,春令养生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调神务使“志生”

“志”,即志意,精神范畴。春天里人之志意当应其生发之气,精神舒畅,情志条达,宽怀戒怒,个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活动以充生机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之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应春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如早上起来到庭院中散散步或慢跑,正如《内经》所说:春三月宜“夜卧早起,广步与庭。”我国古代著名长寿医家孙思邈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切忌过分活动,以免汗出太多,伤及人身之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宽身利于“发陈”

冬去春来,春阳升发,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亦然,肝阳生发,气血流通,神情活跃,才能启故从新,养料源源不断,功能生生不息,所以顺应此春气,人必须宽身,“被发缓形”(《内经》语,意即宽松衣带,披散头发等),于是形体得以舒缓,气血不致遏郁,内部脏器各种机能才能运转正常。

总之,春养生,一切皆应以此为准则,当生则助长生发而勿使其消杀,当与则恒以与之而铢使其劫夺。当赏则顺手兴趣而勿使其处罚,正所谓“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