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秋季养生切忌乱补


秋季,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很多喜欢进补的人,一立秋就迫不及待地开展补身大行动,殊不知进补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盲目进补非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导致失眠、消化道出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梁成强副主任及中医科卓玉凤主任医师特别为读者提出三点忠告。

【忠告1】

暑热未消,先别急着补

洪先生一向重视养生,今年一立秋,他就开始隔三差五地吃滋补炖品。前两天,他突然出现喉干舌燥的症状,晚上还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补”过了头。

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梁成强副主任介绍,每年立秋后,临床上常可见到因盲目进补而导致失眠、流鼻血、消化道出血,甚至肝功能损害者。他说,现在虽然已是中秋,但厦门的天气还是很热,暑气未消,饮食还应以清凉解暑、滋阴均衡为主,如果急于进补,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不仅如此,立秋后人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此时若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补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腹胀、厌食、腹痛、腹泻等症状也会出现。

【忠告2】

“秋补”不宜用人参、鹿茸

梁成强说,秋季合理进补不仅可以弥补夏季的过度消耗,还能增强人体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但秋季进补要以“养”为主,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饮食宜多酸少辛,多吃温、软、淡、素、鲜的食物及生津、润燥的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避免凉、烫、硬、辣及油腻的食品。

人参、鹿茸等“好料”易引发虚火,并不适合立秋后食用。从食补角度来说,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山药、扁豆、银耳、百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均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此外,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状,可多食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如银耳、百合、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润燥食物。

针对夏秋交替之际脾胃功能减弱的问题,梁医生说,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秋季最适宜的粥有玉米面红薯粥、山芋粥、芝麻粥、莲米粥、红枣糯米粥等。

【忠告3】

分清寒热 因人而“补”

中山医院中医科卓玉凤主任医师说,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把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浇油”。

卓玉凤主任医师说,老人可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老年人由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减退,可表现出体力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听力、视力减退,发白脱发,健忘失眠,食少畏寒等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有许多老年人伴发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老年病,因此,对老年人来说,秋季适当服用一些滋补品,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和防治疾病。对于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老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

特别提醒

立秋过后不宜多行拔火罐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会使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等疾病的症状加重,原本并不明显的痛症或许会一下子暴露出来;秋季还易外感风寒,导致很多关节、颈椎、脊椎、腰椎有病变的人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因此不少市民青睐用拔火罐等方法抽出体内的寒气。卓玉凤主任医师特别提醒,立秋过后不宜多行拔火罐,尤其是一些体质比较虚寒者及老年人,否则外环境中的寒气容易随着治疗过程进入体内,反而会加重原有的症状。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