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积精全神


精是有形的物质,是化生炁(气)和神的基础。“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人是天地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流而产生的,可以说,人即是天地之精。

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靠母体的血液滋养,完成身体的早期生长发育,也就是物质基础的积累,特别是大脑、脊髓的发育。阶段是化母血为儿精的过程,也是精的积蓄。《灵枢·经脉篇》中曰:“人始成,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与此同时,婴儿的神也在发育、分化、分工。《灵枢·天年》曰:“血气已知,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人在出生以后,呼吸空气,摄入母亲精血化生的乳汁,囟门未闭,头颅留有空间供脑髓继续发育增长。随着身体的增高,脊髓、骨髓也在不断地填充。这仍然是一个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虽然也有损耗,比如萌生乳牙等等,但是积累远远大于消耗。在这个阶段,魂魄虽然毕具,但是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改变。比如小儿受到惊吓,出现夜啼、抽搐、昏睡症状,老百姓称为“丢了魂”。

人出生以后,大脑的另外一个功能也开始发育,即意识和思想。与先天的本神不同,后天的意识和思想是可以人为塑造的,也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生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有差异,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理念、价值观。我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病人的病根源于儿童时期父母的伤害和教育失当。一些同性恋者的经历也证明,幼儿时期父母强迫孩子打扮成异性,或总是同异性玩耍,是诱发同性恋的主要因素。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女孩七岁,男孩八岁之前的这个关键阶段。

精髓作为物质基础,在早期积累完成以后,就逐渐流失、消耗,尽管也有填充,但总体趋势是由负增长到纯减少,直到油尽灯枯。

精的用途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养神,包括人的智慧、感情、情感、记忆等等,也就是我们今天广义的“精神”。这就是所谓的物质变精神的过程。道家和中医称之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精存于脑髓,高高在上,如雨露下降至丹田,蒸腾化炁,通过三焦输布到全身腠理,沿任督脉上济于心脑养神。如果精髓枯竭,无物可化;或丹田冰冷,无力无能转化精产生炁;或任督脉不通,炁无法上济于心脑,都会导致神失所养,轻则智力缺陷,中则黯然神伤,重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

其次,精转化为液,濡养滋润全身。由三焦温煦气化,化骨髓为液先润骨,骨头就有弹性。很多老年人由于精不足,骨头干而脆,稍微磕碰就会骨折。再润筋,就是肌腱。很多人抽筋,或者肌腱摸上去“咯咯”作响,也是精血不足的表现。再润脉,精不足则动脉硬化,毛细血管脆裂容易出血。再润肌肉,精不足则肌肉萎缩干瘪。再润皮肤,精不足则皮肤干燥皲裂,皮下没有脂肪。最终滋养毛发,精不足则毛发干枯焦黄,或者脱落。

人体的津和液有别。津可以通过饮食补充,而液必须由精化生。包括血液、唾液、精液、白带、泪液、汗液、胆汁、胰液、胃肠黏液等等。白血病、再生障碍贫血的病人必须要做骨髓移植,就是这个道理。人之将死,汗出如油,也是精枯脱液的表现。大吐大泻的病人,损失的也是精液。伤精之最莫过于遗精、带下、堕胎、失血。

第三,精的最重要的功能众所周知,就是化生新精,繁衍后代。

知道养生之道的人,知道保精全形的人,有可能活得健康更长久。《上古天真论》:“黄帝问於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精是有限的,逐渐衰减的,所以节约精的办法,就是节欲、存液、养神。出家之人,断色欲,存精养神,用于开启智慧。养生的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就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那些喝着春药恣情纵欲的人,抽烟吸毒的人,得到了欲仙欲死的快感,耗伤的是供养一生的精。乐得其所,死得其所。

文/徐文兵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