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难当,人们常常喜欢晚上到庭院或溪流河边纳凉休息,或当劳动、运动后出汗时即刻用凉水洗澡,有的则大量喝冷饮,有甚者干脆在室外铺上凉席睡觉。殊不知一觉醒来后,竟出现恶寒头痛或伴沉重感、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肤发热而无汗,或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等,就是患了伤暑症,是中暑的,中医学称之为阴暑。
人们在夏季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对于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指在夏天酷暑之时,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或久卧空调房间,或饮用生冷、瓜果、甜腻之品无度而罹患此病。
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治疗不对路,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的发病,切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还要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辛温解表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