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纯种”中医日见稀少的原因


因现有医疗制度和教学体制的转变,中医的“西化教育”,那些所谓的搞中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把望、闻、问、切抛置一边,而进行西医设备“临床创收”等,致使师徒传承模式面临消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所以民间中医药也随之趋向于消亡。民间中医药的特点是:医术简、便、验、廉;多数特色医术与验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不愿无偿交给他人,时时都有失传之虞;医与药是完整的不能分离的统一体;真假混杂,粗精共存,也给医药卫生管理带来难点。

近年来民间中医的发展面临政策门槛,尤其是实行执业医师法后,祖传中医、师带徒无学历的中医、一技之长中医被撤销了行医资格,需重新考试取证。据北京市统计,以前被认定属于一技之长的中医,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只有40%,考试及格的只有3%,即在以西医模式管理民间中医的模式下,98%有一技之长者被砍掉。

“纯种”中医“香火”日衰

专家呼吁:现有医疗制度和教学体制亟待调整以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目前的中医药硕士、博士生教育体制,不是让他们在中医药领域里继续深造,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加强与提高,而是按照西医要求,注重仪器实验,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因此,不少中医硕士、博士甚至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临床看病,难以称为真正的中医。而这些人又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学生。业内人士担心,照此发展下去,不出20年,中医就有消亡的危险。

专家认为,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一个学科的存亡。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应该像保护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切实得到高度重视。而改革中医教育体制,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是关系中医药生存发展的首要大事。

医研究院的一位老教授说,由于考试制度的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很少在中医上下功夫,甚至连《本草纲目》的《序》都念不懂。

在很多地方的中医医院里,60年代后培养的多数中医已经不大会运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了。他们诊断疾病主要依靠西医仪器和化验数据,开具的处方也是中药、西药并用,其中中药也是以中成药为主,“辩证用药,因人而异,饮片组方”的中医传统特色已不复存在。

有业内人士感叹: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传统中医文化将只存在于典籍之中,没有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了!

中医博士“西化教育”,只懂英语不懂古汉语

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有136所,其中中医院校28所,中医成人院校1所,综合院校含中医的3所,西医院校与中医院校之比为3:1。1995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25.6万人,其中中医院校在校生约4.5万人,西医与中医在校生之比约为5:1。

乍一看,虽然无法同强大的西医队伍相比,但是我国仍有不少中医院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名学生。但是资深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的中医教育严重西化,中医院校实际上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这种教育实际是在西化中医、改造中医,甚至消灭中医。

据介绍,在我国中医院校,外语是硬要求,古汉语训练却并不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著作,多数人没有认真读过、也读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在课程安排上,中医、西医课时几乎相等,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要求不低,且是必考课程;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甚至中医四大经典已经改为选修课,不必考试。在技能培养上,西医的各种仪器实验不少,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硬功夫训练不多。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中医思维,更不会用中医思维来看病。毕业后,许多人纷纷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

师徒传承模式面临消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曾经造就了一大批受到群众爱戴的名医。现在也有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医生,拥有较高的临床水平,但是他们却很难获得现行医疗制度与政策的正式承认。

原来,按《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方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师徒相承者大都难以满足这种学历要求。此外,现行的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内容,约占考试内容的2/5,这部分医生往往因西医知识欠缺而过不了考试关。没有行医执照就不能公开行医,否则就属于非法行医,要遭到取缔。然而,由于百姓对民间中医有巨大需求,这种限制民间行医的做法只是令民间行医转入地下,而且导致三教九流的各式人物混迹其中,良莠不齐,民间中医市场十分混乱。

中国讲究师徒传承。迄今,戏剧、国画、相声、书法、武术等等仍在提倡拜师,因为有许多东西“不可言传,只可心授”。现在,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有人统计,我国7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不过300名;50年代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大夫也已为数不多;其后主要是按照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纯正中医后继乏人,许多中医诊疗技法、秘方等面临失传的危险,难怪有人发出“抢救中医”的呼吁。

有专家建议,应该在改进现有中医高等院校教育的同时,允许师徒传承方式的存在,并给予这部分人以一定的学术地位,以便尽可能多地保留一点“中医的基因”。

望、闻、问、切抛置一边,西医设备“临床创收”

如今,随便走入一家中医医院,CT、核磁共振等各种现代化的诊疗设备一应俱全,如果不是门口挂着中医医院的牌子,人们很难把它们同西医医院区分开来。

专家指出,目前全国约有大小2500家中医医院,但基本上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没有真正传统的中医医院了。在这些医院里,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和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抓药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验疗效。真正的中医临床日益缩小,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日趋薄弱。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60年代后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运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于西医仪器才能看病。另一方面,由于中医治疗收费以及绝大多数中药的价格均极为低廉,靠这些收入根本无法养活中医医院,而西药价格高,仪器检验昂贵,因此为了医生的收入和医院的生存,很多中医医院也大量购买西医的医疗仪器设备和西药。由此导致现在中医医院的病房与西医医院的病房基本上别无二致。

专家呼吁:调整现有医疗制度,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此外,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法规与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临床的发展。按照传统,中医医师临床自制药本是每个合格中医医师的基本技能,但是现行医疗制度却严格限制使用自制配药,否则将以销售假药之名受到制裁。

遇到危重病人,按照现行规定,中医大夫在用中医药急救中若出现死亡,会受法律制裁,而西医按照西医方法急救出现死亡,医生没有任何责任。因为前者没有抢救死亡责任标准,后者则有标准。这严重限制了中医大夫抢救病人的积极*,也使行之有效的中医急救方法如今消亡殆尽。再者,同为大夫,中医大夫无权开病人死亡证明。

专家认为,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一个学科的存亡。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应该像保护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切实得到高度重视。而改革中医教育体制,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是关系中医药生存发展的首要大事。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