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维医概览-买热孜学说


“买热孜”学说即疾病学说。“买热孜”(汉译为疾病)学说,是说明疾病种类、发病原因症状、疾病程度(病级)、疾病发展过程(病期)、疾病高峰时期(病危)及其疾病预后定义的独特学说。

疾病种类,维医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及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病级、病期及病危发生的时期等,将一切疾病分为3大类型,即气质失调型疾病、形状改变型疾病和结构损伤型疾病。并以此为据确立治法治则及护理方法。

气质失调型疾病:系指在体液性或非体液性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或人体气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各种疾病。它分为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和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两大种。

非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非体液性体外因素(即自然界的热、湿、寒、干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过多的影响下,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维医把它分为八种:即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非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和非体液型干寒性气质失调疾病。

非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热性(气候炎热等)的过多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中暑、热性感冒、发热、热性头痛、鼻血、四肢的痛、咳嗽等。

非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湿性(雨水,冰水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全身松软,四肢无力,不思入睡,入睡难醒,反应迟钝等。

非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寒性(气候寒冷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寒型感冒、寒性头痛、胃痛、腹痛、咳嗽及某一器官的寒性痉挛等。

非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干性(气候干燥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口干、唇裂、咽喉失润、皮肤干燥、眼角发痒、某种器官的干性痉挛等。

非体液型干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干热性(气候干热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继续性发热、消瘦性伤寒、发热口干、面目发红等。

非体液型湿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湿热性(湿性和热性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湿热性感冒,湿热性呼吸困难,湿热性(暂时性)高血压等。

非体液型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湿寒性(气候湿寒,山水,春秋雨水等)过多的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暂时性关节疼痛及关节炎,全身酸痛,肌肉松弛等。

非体液型干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于寒性(气候干寒,冬季风寒等)的过多影响,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暂时风寒性关节炎,肌肉抽紧,老年性消瘦等。

体液型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四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及黑胆质)的异常变化(某二种体液属性的一面或某一种体液属的二面偏盛),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状态,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它分为8种: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胆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粘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和黑胆质性气质失调疾病。

体液型热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胆液质或血液质的热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各种急性炎症、血液腐败性伤寒、急性发热。

体液型湿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血液质或粘液质的湿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水肿、湿疹等。

体液型寒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粘液质或黑胆质的寒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瘫痪、肌肉松弛、麻痹等。

体液型干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黑胆质或胆液质的干性一面偏盛或过高,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癌症、麻风等。

胆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胆液质(性属为干热)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急性发热,全身或人体某一器官出现发红、发热或灼热、发黄。发痒等症状的各种疾病(多为急性疾病)。

血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血液质(性属为湿热)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异常状态(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持续性热,各种急慢性炎症(肺炎、脑膜炎、高血压)等。

粘液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粘液质(性属为湿寒)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偏盛或过高状态,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全身或人体某一器官以发凉、发湿、发白、发肿为症状的一切疾病(多为慢性疾病)。

黑胆质性气质失调疾病:系指由于黑胆质(性属为干寒)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异常状态(偏盛或过高),使人体正常气质发生异常变化(失调),从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精神病、神经病、忧郁症等。

形状改变型疾病,“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的三大类疾病之一。系指人体某一器官(部位)形状发生变化,而导致的疾病。这一类疾病多为虽然在形状上发生了变化,但它的结构是完整的。它以四种形式表现,即分四种:

①先天性形状改变型疾病,如:出生时头、手、脚等,过大、过小或歪斜、残缺、兔唇等。

②管道形状改变型疾病,即人体某些管道的后天性扩张或狭窄,如:大小血管、食道、胃及肠、胆道、尿道、肛门等管状形器官的过度扩张,过度狭窄或硬化,或松弛不能收缩,或粘连不能通畅等。

③数量和容量性形状改变形疾病,即全身或某一器官的过胖,过瘦或口腔内生长异物,如:痞块、息肉、痔疮、结石、寄生虫等。

④移位性形状改变型疾病,即人体某一器官(部位)的粘连,如:眼粘膜粘连、舌粘连、肠粘连等,某一器官的分离、下垂,如:眼皮外翻、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阴囊下垂等,某一器官的移位、脱解,如,关节脱位、手、脚、头等部位颤抖或局僵,等。

结构损伤性疾病,“买热孜”(疾病)学说中的三大类疾病之一。系指人体某一器官结构发生损坏性变化的疾病。多指为体表器官或体内器官(内脏)的分解、完整性受损、腐烂、异常增多或增生,等。它多由内、外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产生,外因,如:擦伤、跌打损伤、烫伤、冻伤、骨折、骨裂、皮肤剥落、变硬、变粗、干裂等。内因,如:四种体液(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黑胆质)的异常变化、毒化、腐化,以及其潴留在身体某一组织、血管中,导致各种炎肿。创伤、恶性肿瘤、痔(漏)疾等。故这一类型的疾病,也称之为完整形受损性疾病。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健康状态而导致疾病的原因。维医将一切疾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内因又分为内8因,除了过去性病因、直发性病因、年龄性病因、性别性病因、体质性病因、遗传性病因外,具有维医特色的有体液性病因、非体液性内在病因。体液性病因,系指直接与体液平衡有关的病因,即:以人体的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及黑胆质四种体液平衡失调为主的病因。如:胆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血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粘液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黑胆质偏盛或偏低性病因。体液的失调、虽然以偏盛或偏低来表现,但维医习惯上多以偏盛或过高来阐述。外因又分为外12因。

症状,是指病因在人体产生的反应。维医将一切疾病的症状分为10类,除了全身性症状、局部性症状、体外性症状、体内性症状、并发性症状、先兆性症状、专有性症状、鉴别性症状外,维医特色的还有气质型症状、体液性症状。后二者,各又分为8种,共16种,不再赘述。

病级,系指对一切疾病的发生程度加以分级和说明其定义的独特方法。维医认为,疾病是在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人体全身或某一器官(部位)的功能、形状、结构,由正常状态转为异常状态或变为反常状态。这种状态,均可在以下三种程度范围内。疾病所发生的这一程度又称之为病级。它分为三级:变级、损级和丧级。第1级为变级:系指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状态发生初变程度;第2级为损级: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状态发生损坏程度;第3级为丧失程度:身体或某一器官(部位)的正常发生丧失程度。如以眼睛为例:视力的有所下降为变级,视力只有原有的一半为损级,视力的完全丧失为丧级。维医认为,对病级应要足够的重视,因为它对确立适当的治则、治法等均有一定重要意义。

病期,系指对一切疾病的发展过程加以分析和说明其定义的独特方法。维吾尔医学将疾病的病期分为4期,即疾病潜伏期、疾病初期、疾病加重期和疾病高峰期。疾病潜伏期:是指虽然致病物质已在人体产生,但它的特征还未完全暴露或主要症状还没有明显出现的时期。如:肺结核病潜伏期等,虽然人体已被致病物质所感染,并且患者稍有咳嗽和发热等,但还没显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的时期。疾病初期:是指疾病的初发时期或疾病的急发时期。疾病加重期:是指疾病的日日或时时加重的时期,或是某些疾病发生病危的时期。疾病高峰期:是指疾病发展的极段,病情好转,患者康复。痊愈或病情恶化,患者死亡的时期。又称疾病结束期。维医认为,对病期应要足够重视,因为它对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