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孩子贫血,家长莫大意


受访专家: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丁莆月 主任医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贫血是“穷病”。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孩子怎么还会得贫血呢?但儿科专家却发现,与过去相比,因贫血前来就诊的患儿近年来并未减少,贫血发病率还有上升的趋势。吃喝都上档次,怎么孩子还会得“穷病”?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贫血新状况的分析。

【数据】

据北京医科大学妇婴保健中心对全国29个城市儿童健康状况的调查:7岁儿童的贫血发病率男孩达42.1%、女孩达44.8%,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逐渐降低,但12岁的男女比例仍分别达到27%和32.9%。

【专家分析】

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丁甫月主任医师介绍,儿童贫血有许多种类型,人们常说的贫血多是指营养性贫血又叫做缺铁性贫血,是造血元素缺乏引起的贫血中的一种。生活条件好了,贫血发生率却不见下降,丁主任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宝宝先天不足

有些孩子的缺铁性贫血从母体内就开始了。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最后三个月是宝宝自身存储铁元素的最关键时期。但遗憾的是,有的母亲在怀孕时挑食、偏食,使宝宝无法存储足够的铁,因此,有许多宝宝出生后不久就患上了缺铁性贫血,早产儿和母亲挑食的宝宝最容易患此病。吃出来的儿童贫血

除了因营养不良、铁摄入量不足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外,大部分儿童患这种病,则是吃出来的。

有些孩子偏食、喜欢吃油腻以及味道厚重的食品,结果营养过剩使脾胃超负荷承受,从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造成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及因肥胖症引发的儿童脂肪肝。而过量喝冷饮、暴食造成的脾胃疾病也不在少数,因此发生铁吸收障碍也在所难免。还有的家庭食用的食物过于精细,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在其精加工的过程中早已消耗怠尽,无法满足人体铁元素的摄入量,久之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就发生了。所以预防儿童贫血根本上还要合理饮食,家长为孩子要把好嘴这一关。

【防治对策】

防治贫血有法可循

丁主任指出,贫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而对生长发育较快的胎儿、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危害更大。患贫血后,婴幼儿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爱哭闹、体重不增、发育延迟等,学龄儿童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

她介绍,预防儿童贫血的关键在于饮食。胎儿时期的营养完全来自母体,所以,保证孕妇有足够的铁摄入,注意选用含铁多的食物是预防小儿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

婴儿出生后,铁的补充就要依靠食物。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对于1岁以下婴儿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维持母乳喂养至少要4个月,最好6至9个月。自第2个月起,可于哺乳后加喂鲜桔汁等。对于足月婴儿最迟应从4个月后开始按每公斤体重每天1毫克补铁。对于2至3岁幼儿,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动物性和豆类食物,如鸡、鸭、猪血、荠菜、紫菜、海带等,并多食新鲜水果,帮助铁的吸收。

【特别提醒】

发现孩子患有贫血,万不可认为都是缺铁性贫血,盲目给孩子补充铁剂。贫血的类型多,在未确诊的情况下自行给孩子补充铁剂危害大,比如溶血性贫血,这个病需要进行排铁治疗,如果家长自行补铁无疑是上加霜。正确的诊疗方法是查明原因,再对症治疗。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