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物质生活的丰裕,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渐扩大,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之一而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共同构成为人类的健康杀手。

据WHO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按目前糖尿病增长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由1995年的1亿3千万达到3亿,其中发达国家将由5千1百万增长到7千2百万,增长率为42%,而在发展中国家将由8千4百万增长到2亿3千万,增长率达到了170%,也就预示着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将成为社会巨大的负担。

中国在这方面的情况更不容乐观,糖尿病患者人数排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糖尿病的患病率则由198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2.5%和1996年的3.2%(人口年龄在20-75岁之间)。InterAsia2003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5.5%,35-74岁的成年中,男性的患病率为5.2%(约有1270万);女性的患病率为5.8%(约1330万)。如按总人口计算,2000年—2001年中国共有约3000万糖尿病患者,但是被诊断的只占23.6%(710万),其中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治疗的仅有300-350万,意味着将近90%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这是值得关注的。

基于这样的增长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势必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最新统计,我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年直接医疗费用为187.5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94%。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监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众所周知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反应即时血糖控制水平,是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常用指标。血糖水平增高后可以与血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进行非酶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一旦结合即不易分离,只有随着血细胞的代谢而消失。由于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左右,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

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控制并发症,血糖控制良好就可以减少并发症。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增加15%—18%,死亡率增加20%—30%。各国的糖尿病治疗指南中都对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标准,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为<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标准为<6.5%。

目前糖尿病控制现状,从亚洲糖尿治疗现状调查项目(Diabcare-Asi-a)结果看,HbA1c平均水平从1998年的8.8%到2001年的7.7%和2003年的7.5%呈现下降趋势,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例5年中增加15%(1998年22%,2003年37%)。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单用或联用)的患者比例也相应增长20%(2001年58%,2003年78%),自我血糖监测的比例也明显增高。但是按照亚太2型糖尿病指导委员会(APDPG)的治疗指南进行评价,仅有小部分(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HbA1c<6.5%),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控制未能达标(HbA1c≥6.5%),且HbA1c>7.5%的患者占38.6%。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对医生和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不充分;治疗方案不能及时更新,联合用药比例不够;对胰岛素应用保守及由于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认识不够造成药物特性发挥不充分等。

IDF数据显示,全世界糖尿病人中发达国家只占1/9,而发展中国家则占了8/9;在胰岛素的使用方面发达国家却占了90%,相反占糖尿病人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胰岛素的使用只占10%。巨大的差距带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极大的压力,联系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普及糖尿病知识,更新治疗理念,监测并保持HbA1c达标,更早、更合理地使用胰岛素来缓解千万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就成了广大医务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艰巨使命。

本期关注:糖尿病

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关心给予每个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8亿多人患有糖尿病,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上升到3.6亿。在2005年,将近110万人死于糖尿病。大约80%的糖尿病死亡病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如果今后10年不采取紧急措施,糖尿病的死亡人数将上升50%。

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众多患者并发症控制率较低。专家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医生往往混淆了监测指标与诊断指标,只将餐后和空腹血糖视为监测糖尿病的标准。实际上,它们只是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疾病,在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由于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城乡患病率差别很大,目前全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我国城市人口2型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4.8%,但并发症控制率不足20%,已确诊的因糖尿病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有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尿毒症患者50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达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患者甚至医生往往混淆了监测指标与诊断指标,只将餐后和空腹血糖视为监测糖尿病的标准。实际上,它们只是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公认的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重要性及标准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容易与血糖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就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含量过高会影响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并导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变。此外,它还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诱发肾病,使眼球晶体被糖化导致白内障,造成末梢循环障碍引起足部病变等。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就增加15%至18%,死亡率增加20%至30%。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如果控制不好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不可能达标,就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目前,我国将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值定为小于6.5%,检测值超过这一标准就说明血糖控制不理想,应更多注意饮食、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控制

传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首先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然后采取单个药物治疗。若治疗不理想,再添加药物。但是传统的治疗方案过于保守,不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可能耽误最佳控制时机。因此专家提倡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方法:尽早药物治疗、尽早联合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

①评价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上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为小于6.5%,我国的糖尿病指南也建议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糖化血红蛋白小于等于7%时,我们一般认为血糖控制比较理想,如果大于8%(包括8%)则意味着需要加强血糖控制。

②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老化,试纸受潮、过期等)。

③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为8.2%,这表明以往的治疗方案已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调整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时间

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