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面部潮红伴发丘疹、脓疱的皮肤病,俗称“红鼻子”多见于中年人。发病原因不明,与皮脂溢出有关,嗜酒、胃肠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内分泌障碍、病灶感染等可能诱发本病。此外,也可能与毛囊虫有密切关系。

临床分期:

(一)红斑期 开始鼻部发红,逐渐扩展至两颊、眉间、前额及颏部。最初仅为一过性潮红,以后潮红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最终成为具有多数毛细血管扩张的持久性红斑。情绪因素和刺激性食物可使皮损加重。

(二)丘疹脓疱期 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和脓疱,针头至绿豆大小。毛细血管扩张加重。

(三)鼻赘期 在前两期基础上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增大致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表面高低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显著。

诊断:1.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征,即可诊断。2.需与寻常痤疮鉴别,后者好发于青春期,皮损除侵犯面部外,胸背部也常受侵犯,常伴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鉴别诊断:

1、痤疮 常见于青春期,皮损以粉剌、丘疹为特征,对称分布,鼻部皮损少见。

2、脂溢性皮炎 皮损除在面部,还可在头皮,为淡红色斑,其上有油腻状细碎屑,毛细血管扩张少见。

治疗上现代医学对一般轻者外用硫磺洗剂涂擦,或用灭滴灵治疗有脓疮者,可用抗生素,形成鼻赘者,可考虑手术。

祖国医学亦早有其名,由于鼻准部红赤,故又有称“赤鼻”者。由于青壮年气血方刚,血热熏肺或因嗜酒,或喜食五辛厚味,助升胃火,肺胃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疮。再因风寒外束,气血淤滞,形成赘瘤。故以清肺胃之蕴热为主,用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治疗。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540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年以上未复发)510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例。总有效率100%。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