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但也可在45岁左右发生。本病以老年人因晶状体混浊而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为特点,是老年常见病之一。本病实力逐渐减退,最终只见手动,或存光感。本病初起,眼部无红肿,也无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糊,犹如眼睛遮睛,擦之视糊不减;或在眼前有固定黑形,呈条状或点状;或有近视的感觉;或在明处昏糊加剧,也有在黑处视糊增剧;或有视一成数个;或有虹视,视糊渐增,仅留光感或手动。多数以双眼为病,但轻重不一。
一般认为白内障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晶状体本身没有血液供应,仅依赖于房水及玻璃体渗透;同时由于人类老化过程中,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功能与机体的代谢机能均逐渐减退,从而导致晶状体营养不佳,引起晶状体组织变性。当然,有关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弄清,因而也有不少人认为是由于晶状体纤维硬化和脱水造成的。也就是说,当人体在老化过程中,晶状体纤维逐渐硬化,核部收缩而赤道部皮质被悬韧带牵拉,从而使周边部晶状体纤维间出现裂隙,引起晶状体混浊。也可能由于老化引起房水渗透压增加,使晶状体脱水而混浊。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程,一般可分四期:
初发期:首先晶状体周边皮质部变混浊,然后逐渐向中心发展。此时在小瞳孔下不易察觉,散瞳后,用电光斜照,即可见灰白色的车轮状混浊。视力略有减退,但眼底仍可窥见。
未成熟期:晶状体大部分混浊,但仍有透明区。瞳孔区出现灰白色。手电斜照时,可见虹膜阴影落在晶状体较深的混浊上,呈现出一新月形阴影。此时患者视力明显下降,或仅见指数,眼底不能窥清。由于晶状体膨胀,前房变浅,有时可诱发继发性青光眼。
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斜照无虹膜投影。肿胀消退,前房恢复正常,视力明显下降,只能辨别手动,或仅存光感。此期适宜于手术治疗。
过熟期:晶状体皮质溶解液化,呈乳白色。核下沉,里褐色。由于囊膜脆弱,有时会在剧烈振动下破裂,使核进入前房或玻璃体内。此时应及时手术,否则有可能永远失明。
西医对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在初发期和末成熟期,用非手术疗法可能抑制或延迟病情发展,并可能增进一些视力,但仍没有特效与根治的方法。对于成熟期和过熟期的白内障,主要采用手术疗法,将晶状体摘除。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后,如能配戴眼镜,则可明显改进视力。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是以瞳神气色的形态改变而名,有“有银内障”、“圆翳内障”、“浮翳”、“沉翳”、“黄心内障”等。中医认为“五十岁,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故常以补益肝肾法治疗。近年对本病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导致本病有肝肾亏损;也可有脾虚气弱,水谷不化,精血不足,神膏失养;还有肝肾阴虚,湿热内蕴,阴虚挟兼湿热上攻罹患。初期及水肿期,应用上述治则,一般是可延缓白内障成熟,尤以皮质型白内障更有效,中医所承德黄心内障疗效则差。成熟期中医可用改进的针拨内障术施行白内障套出。
[临床疗效]治疗本病89例170眼,痊愈(视力恢复发病前)149例;显效(视力提高7~9行)15例;好转(视力提高3~6行)6例。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