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传统中药还缺啥:质量标准现代化[1](03-02期)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天然药物化学专家于德泉

在采访归来颠簸的车上,记者的手机突然响起。手机里传来于德泉院士有点着急的声音:“小李呀,我刚才写的那几个字样子不太好,就不要刊登了吧!我又重新写了一遍,给你寄过去。”原来记者刚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采访他时,请他为本刊题辞。他在我们准备好的题辞薄上题下了“预防为主,增强体质。祝《健康人》越办越好”的句子。字体相当有力。估计是于老对自己刚才的硬笔书法满意度未达百分之百,因此才打来电话。惊讶于老对小事如此认真,而且又可获两幅院士真迹,记者连声称好。这让记者和同事又想起刚才采访他的情景。

于德泉院士的办公室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一栋旧式实验楼里,十几平方米的房间,进门靠左是一面墙的书柜,里面满满全部是中外文专业书籍,书柜下面是几盆绿意浓厚、长势葳蕤的花木。写字台上面东西很多,是稿纸、笔、办公用具和书。

于老对记者的到来十分客气,亲自找来两把椅子请记者坐下。年已花甲的他着一件灰色茄克,头发略有花白,身体挺直显得硬朗,虽然面部线条分明,表情认真,但并不给人过于严肃的感觉。如果不是一望而知的学究气,会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老人。这第一次见面的印象和采访的顺利进行,也打消了同事在电话中与他联系时的担心。同事说电话联系采访时于老非常认真,而且话语干脆,担心采访会不会顺利。但他没想到在记者把最近出刊的杂志送给于老时,他看着杂志封面的明星照还开玩笑说:“你们也在搞美人效应嘛!”

于德泉院士是山东蓬莱人,说话时偶尔还会挂点蓬莱字眼儿,如把“肉”说成“油”一样。于老事先得到了我们的采访提纲,因此他开门见山回答起了我们的问题。下面是记者与于老的问答。

记者:近两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逆差幅度逐步拉大,这与中国中药大国的地位不相符合。请分析一下造成当今我国出现中草药需要进口最直接的原因有哪些?对百姓药价的影响是什么?

于德泉:对于统计数字,我记得不是十分准确,但你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我国是中药大国,却在近两年出现了中药进出口逆差,进口反而大于出口,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国的中药资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广,资源也非常丰富,也有大量出口。目前我国出口的主要是药材,而中成药产品却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是原料出口;国外是用我们的原料和我们的中药方子进行加工,制成成品再销到我国。出口的是原料,进口的是成品,这中间的价格就有很大不同了。在药品生产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他们的研发时间较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因此他们的有些产品在科技含量上要高于我们,再如产品质量控制问题、原料控制问题等各个方面也更规范一些,另外在包装上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先进性。在营销方面,我们还缺少营销经验,与他们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样就使得进口中成药的价格昂贵起来,给老百姓用药带来许多问题。药价贵了,老百姓有了病也不一定就舍得买药吃。

记者: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是当今医药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国和日本在这方面都有“大动作”,我国在这方面作了那些有益的尝试?

于德泉:“大动作”具体是什么,我还不太清楚,但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是当今医药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国际上日、韩等一些国家已经非常重视这个问题,而且做出不少成绩。他们在肯定中医中药疗效基础上,在战略技术上、在传统医药产品研发上所投入的精力和力度都比较大,这方面他们的发展很快。日、韩对原料的把关很严,而我国目前就缺少系统的控制质量的方法和标准。在这方面,我们已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成立了中药现代化管理部门、建立了药材质量管理基地、制定一些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等。如要在中药现代化这个问题上不落后,必须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国家最近制定《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就是具体体现。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