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经验杂集

中华名医五千年


扁鹊 实名秦越人,又号卢医,约生予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扁鹊”是他的绰号,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扁鹊不仅善于切脉和望珍,而且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皇甫谧 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

皇甫谧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是一位集医学与文学于一身的大家。

《针灸甲乙经》,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等。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六百五十四个(包括单穴四十八个),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被人们称做“中医针灸学之祖”。

孙思邈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人们把他当做“神仙”,遵称为“药王”。

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共三十郑,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有的药物,首载药物八百余种。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是唐代以前医药成就的系统总结。

孙思邈用药、用针、用灸都很精练,对病人,不问“贵贱贫富”,不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赶救”。《历代名医图赞》称道:“唐孙真人,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孙思邈在生之年为医药事业作了那么多重大的贡献,临终时,却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朱震亨 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7岁。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为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张仲景 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二O五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守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

李时珍受业于父,并搏采众长,不久便成为当代名医。他在行医中,发现前人编写的本草谬误颇多,导致了误医误诊,于是,开始酝酿重修本草,经过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一百九十百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了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华佗 安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被称为“神医”。

他刻苦学习,注重实践,成为东汉名医。成名后的华佗为人治病不分对象,不论场所,一生行医,对外科、内科、妇科、针灸、寄生虫病和医疗体育保健等方面,都有独道的见解和精湛的医术,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施行剖腹手术的外科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他发明了一种能全身麻醉的药物即麻沸散;总结了自己针灸的经验,创造并运用了“夹脊穴”,后人把这个部位的穴位叫做“华佗穴”,一直沿用至今;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创造一套名叫“五禽戏”的体操,很受群众欢迎。

华佗凭着他的高超医术和他救死扶伤的精神,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葛洪 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葛洪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实用的方书。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钱乙 字仲阳。祖藉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摸索出一套适应小儿用的“五脏辩证”法,为我国小儿科医学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乙由于对小儿科作了四十年的深入钻研,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但皆散失不传。现存《小儿药证真诀》共三卷,上卷言证,中卷为所治病例,下卷为方剂,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儿科专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儿科专著。后人称钱乙为“幼科之鼻祖,儿科之圣”。

叶天士 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师门深广”,令人肃然起敬。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好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所著《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

叶天士去世后,由他的门人,取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取名《临证指南医案》。此书刊于一七六六年,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与儿科,体现了叶天士治病辨证细致,善于抓住主证,对症下药的风格和特点。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