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促进中医药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日前已完成。该课题报告指出,目前中医药科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纯正的中医药研究基本争取不到经费;二是从方法论上说,走的西医药研究之路,扔掉了中医药的特色。
中医药科研经费有限
该课题报告说:中医药的经验和理论来自临床实践的总结而非实验室研究。中医从整体看一个人,辨证论治,并不太关心人体局部的理化变化。西医建立在解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基础之上,西药建立在化学合成的基础上,因而都是实验室产物。不做实验,西医药就不能发展。但从方法论角度看,并非中医必须跟着西医学。中医要按自己的规律进行科研,决不能将有限的经费用到实验室,用到老鼠身上。
课题组指出,2001-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资助项目中,中医药的某些项目仅分别占生命科学部项目的6.81%、6.83%、7.05%和7.41%;从资助金额看,仅分别占6.89%、6.63%、6.92%和7.34%。在资助的中医、中药项目中,也是以中药或者某法、某理论研究为主,不少项目属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纯中医科研课题很少。中医药研究经费本来就少,有关部门却将有限经费中的绝大部分投入到寻找脏腑本质、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上,这类研究与中医药不搭界,成果也不能用于指导临床,属方法论的错误。
误以为中医理论是从实验室出来的
总报告认为,随着临床实践范围的扩大以及医疗疗效的提高,中医理论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然而,采用西方唯科学主义的实验研究成了今天中医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的科研方向,以为中医理论就是从实验室里产生的,从而导致中医科研严重脱离临床实践。
新中药只能是中医从临床上总结出来的处方,而不是老鼠实验所能筛选出来的。例如,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虚证,可以治疗430多种疾病,不可能用动物实验开发出这类名方成药。
总报告说,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西方医学的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使绝大多数人认可了其“科学性”,许多人以此为据,无视中西医学的差异,一切以西方医学科研为标准来要求中医科研。以致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医科研的判定标准,基本上遵从西医药科研规范和要求,一切均按现代医学的生化、生理、病理等具体实验室量化指标来执行,用分析还原的研究方法来肢解中医,始终未能形成真正符合中医科研自身发展规律的科研体系。因此,尽管人们对中医药治疗许多重大疾病的疗效普遍认同,广大群众对中医药也有迫切的需求,但中医药介入正规治疗途径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让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拿出严格中西医对照的、以昂贵的理化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实验数据来,实在是勉为其难。
要加强中医药方法论的研究
课题组指出,目前中医药科研按照西医药方法进行,是方法论出了错误,有必要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进行反思。按现在大部分研究思路,采用线性、还原论为指导思想,借助高精尖检测手段,仅适合于西医药这一对抗医学,而不适合于中医这一整体医学。
按照西医的方法论进行中医药的科研,不可能实现中医药的自主发展,更难谈创新。对中医的阴阳、脏象、经络理论等进行物质基础研究是“机械唯物论”思想作怪。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对外开放的巨系统,用线性关系、还原论的方法是难以研究清楚的,西医的局限性、西药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总报告强调,西医药必须进行动物实验研究,但用动物实验来验证中医的疗效及用西医的机制来解释中医疗效,不应该成为中医研究的方法,至少不应成为主要方法。否则,中医中药的优势、特色和学术水平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讲整体观,讲辨证论治;西医讲病,讲病因、病理、病位。中药讲性味归经,西药讲消灭“敌人”,讲改变人体局部的理化状态。因此,中医研究要从临床中总结归纳出辨证论治的方法、思路,中药研究则应研究中药的药性,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的关系,以及有可能作为中药的东西的药性,使之成为中药家族的一员。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