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畅谈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
2003年09月18日
中国近代的生命科学研究是与医学、农业以及生物资源的利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研究机构;中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由中科院、高等院校、行业部门(如农科院、医科院)和地方科研机构共同构成了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体系。而今,中国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如何?在第六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论坛召开之际,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
陈竺(以下简称陈):我国生命科学优先发展领域是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动植物的系统演化与协同进化、生物信息学等。
在基因组研究领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是继美、英、法、日、德后成为正式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项目的第六个国家,也是惟一加入该计划的发展中国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800多条,已申请一批国内外专利;证明了东亚人群的基因组与其他现代人群一样起源于非洲;建成了三个国家级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即国家南方、北方和华大中心。最近,中科院在水稻基因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发表了水稻基因组的框架序列,并在参加水稻基因组、完成序列图测定的国际合作中,率先完成了第四号染色体的工作;中国在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方面已成为主要的参加国,迄今已完成了钩端螺旋体等6个微生物的全基因组序列。
在疾病相关基因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充分发挥人类遗传资源优势,近年来取得了疾病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的一系列进展。首先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致病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继而克隆了耳聋、短指(趾)等一批单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近年又定位了Ⅱ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和鼻咽癌的基因。应用基因表达谱和生物芯片,最近发现了一批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基因标志物。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国际一流成就。如,发现了与精子成熟和保护有关的抗菌肽基因,揭示了果蝇有与高等动物类似的认知行为等。
记:那么在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又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我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高产优质农作物的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动物克隆、生物反应器、基因和蛋白质工程疫苗及药物、基因治疗等。
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经过多年努力,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初具规模,批准上市的产品有18种,进入Ⅰ、Ⅱ期临床的有21种,处于临床前的有35种。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例如α1b干扰素国内
市场占有率已达60%。治疗乙型肝炎疫苗初露端倪;血源性乙肝抗原-抗体复合物已获临床试验批文;基因工程乙肝抗原-抗体复合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成果已获中国和国际专利,目前正在开展三重复合物新型疫苗研制。人工血液代用品技术转让成功,已建成中试规模基地,连续多批产品达到质控标准。通过产、学、研结合,中国基因工程制药业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已有60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技术药物由仿制逐步向创新转变。在世界前十种销量最大的品种中,中国能生产8种。此外,应用于诊断或导向药物的单抗和单抗衍生物的研究进展顺利,为今后抗体产品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肿瘤免疫治疗、抗血管治疗、组织工程、生物芯片和干细胞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重要进展;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实现突破,B型血友病、恶性肿瘤、梗塞性外周血管病等5种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
记:能否请您再谈谈当前我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陈:中国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中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投入不足,人才不足,基础设施不足;部门研究计划之间的协调不够,投入渠道多而协调机制少,导致计划重复而效率不高;科技研究与产业结合不紧,企业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法制建设跟不上科技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最近政府有关部门在有关研究发展计划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如实施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骨干作用,建立不同研究计划之间的协调机构并简化和集中资助渠道,加强国立科研机构与地方、企业的联合,鼓励科研机构的项目组或单位在适当时机转制,建立国家和机构的生物伦理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近年来中国新建了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生物信息中心、转基因动物基地、农作物设计中心、药物筛选基地、抗体工程基地、生物芯片等一批基地,通过市场机制,对生物技术要素进行整合,开成知识链、技术链、产业链的连接,组成研究、开发的航母;抓大放小,促进关键产业的结构调整,孕育大的产业集团;注意引进通晓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全过程的“领军”人物。与其他科技领域相比,生命科学与和生物技术与人类的命运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要很好地处理基因组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生物制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在临床试验和取材方面要遵循“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的原则;高度重视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安全的问题;干细胞技术发展要与维护人类尊严保持一致;鼓励学科交叉和重视与科学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学的研究。
中国的生命科学界应抓住机遇,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从而体现中国对国际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独特贡献。(刊发日期2002.09.07)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