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复制各自的父母-----志刚和家慧的故事。
志刚与家慧渐渐注意到,夫妻俩每次吵架几乎都是为同一类问题:家慧觉得她在生活上对志刚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他付出那么多之后,志刚却不懂得感激她、疼惜她;志刚觉得这些爱的背后带有条件,他怕若接受家慧的爱就要付出痛苦的代价,会被操纵而失去自主权。因而,家慧对他越好,志刚的戒心就越强。
家慧对志刚愈好,志刚的心逃得愈远,家慧就追得更紧。两人一追一逃,直到家慧痛苦得受不了时,两人就大吵一顿,让关系中累积已久的压力暂时释放,然后继续跳你进我退的婚姻探戈舞。
这情形一直到两人一起参加婚姻研习会,并且开始接受辅导之后才改观。两人惊奇地发现,他们竟不约而同地在婚姻中,重复了“原生情结”-----各自父母间挣扎了一辈子的事情。家慧与她的母亲都把家慧的父亲当太上皇,她俩都极需要他的赞许,心中也一厢情愿地创造无言的契约:只要我们好好服侍你,你就应该欣赏我们、爱我们。家慧的父亲一直未能履行这个心理契约。于是,家慧不知不觉把原生家庭中未得满足的心理需求带进自己婚姻中,不断地服侍志刚,潜意识中却期望志刚自动地把父亲所欠她的爱、赞赏与注意力给她。在志刚的原生家庭中,母亲的爱的背后往往另有目的,他从小看到母亲在施惠予人之后用人情债与罪恶感来控制父亲与家人。于是婚后,每次家慧对他好,他就“心里怕”。
这个领悟帮他们认识到,是“移情作用”恶化了他们的关系,他们于是停止互相责怪,而经过一段时间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互相尊重”等等亲密关系的技巧。志刚学着感激、赞许家慧所做的;家慧则提醒志刚,她的爱不带条件。他们终于突破双方的连锁及造成恶性循环的核心情结,建立起彼此了解、互相疼惜的亲密关系。
不要内化父母的行为-----文丰和凯莉的故事
文丰与凯莉刚搬到新地方,虽然凯莉想办法与邻居交往,但总觉得很难与他们热络起来。当她想跟文丰分享缺少朋友、心中寂寞的感受时,文丰却说:“你烦不烦,只会整天抱怨,为何不让自己快乐起来?”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
隔天,两人情绪和缓之后,一起平心静气地分析吵架的缘由。凯莉发觉,在短短的争执之中,她竟有两个“核心情结”被引爆。一个是“怕寂寞”。原来,小时候邻居没有同年龄的小孩,她从小孤单地一人长大,所以很怕没有朋友。她的另一“核心情结”是:“为何没有人可以将心比心地听我诉说心里的感受?”原来,她成长时母亲常在她想吐露心声时泼她冷水,不是不许她表达负性感受,就是曲解她的意思。因而,当文丰不能耐心倾听,反而否定她的感觉时,她就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
当凯莉在表达孤单、痛苦、脆弱、无助等细腻的情绪感受时,文丰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无意中引发了文丰心中“怕无能”的“核心情结”。原来,文丰小时候也有许多柔细、脆弱的真情,但每当他想表达这些感受时,父母就像许多父母一样,不但不懂得倾听、疏导文丰的情绪,反而告诉他男孩子要“打落牙和血吞”才勇敢。不知不觉,文丰就“内化”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在自己的婚姻中与凯莉的“核心情结”对上,起了连锁反应,不但不能体会凯莉的感受,反而为了掩盖潜意识中的羞耻感,指责凯莉不该成天抱怨。
当他们都领悟到双方过去的心理历史如何在目前关系中重现时,冲突就开始有了转机。彼此较能掌握处理问题的关键,学习沟通技巧。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