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资料中和实际应用中,大家都把大豆多肽的分子量定义在1000D以下,即2~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组分,有不少人认为1000D以下的组分含量越高,多肽的质量也越好,其生理调节功能作用也越大。
其实,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应用于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多肽,大部分是多种肽段的混合物,大豆多肽也是如此。如果单从营养吸收利用来说,要求大豆多肽的分子量较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从生理调节功能的角度来说,就不一定了。
大豆多肽具有抗疲劳、降脂、减肥、提高运动能力等诸多功能,但是,产生这些功能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特别是哪些多肽片段在起作用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大豆多肽的混合物中,是某些肽段在起作用,他们只是混合物中的一小部分,而且,不同的肽段呈现不同的功能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多肽的活性是比较单一的,在发现的生物活性肽中,有一些是分子量比较小的肽,但是也有大量的是分子量超过1000D的肽,因此,分子量并不能限定多肽的功能特点和功能大小。
在对大豆多肽的功能研究中,可以发现大豆多肽的许多功能段在1000D以上,例如:日本学者营野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大豆多肽中,相对分子量在5000D以上的部分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分子量在2500~3000D的大豆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国内研究者发现2000~3000D左右的大豆肽的减肥作用最好。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分析,300~5000D的大豆多肽都具有抗疲劳作用。
其实,国内沿用的大豆多肽的概念“1000D以下,3~6个氨基酸组成”是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当时主要着眼点是多肽的营养吸收效率等因素。随着大豆多肽的应用和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研究发现,大豆多肽除了营养作用以外,还有许多对于人体健康有较好作用的生理调节功能,因此,大豆多肽的分子量也就不应该再拘泥于1000D以下了。
在开发具有某个功能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具有所要求的功能的大豆肽片段的密集度,他们也许在1000D以下,也许在1000D以上,所以,我们应该根据需要来确定大豆多肽的分子量。(作者:中国保健协会多肽研究基地)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