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意指原料药的质量好坏是决定中成药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药材的质量又与其品种、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地道药材,即是前人在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的比较和选择,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讲究、疗效突出、并带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近几年来,对中药地道药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通过对六味地黄丸6种药材的研究,可以看出地道药材的质量特色是客观存在的。
山药
以河南武陟、温县、修武、沁阳、博爱等地(即古怀庆府)为主产地,故名怀山药。其特点为个大、产量高、质地优良、药效好。自明清以来均认为怀山药质地最佳,为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市场上流通的还有参薯D.alata,褐苞薯蓣D.persimilis和山薯D.fordii三个地方习用品种。现代研究表明,4种山药均含有蛋白质、淀粉、多糖、尿囊素、氨基酸等成分,有相似的生理活性。但怀山药中多糖、蛋白质、淀粉、水浸出物及无机元素等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山药。通过研究比较,怀山药质地最佳,其次为山薯、褐苞薯蓣,而参薯质地较差。对小鼠耐缺氧和胃肠推进运动实验表明,怀山药亦优于其他3种山药。采用红外光谱法构建山药的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对比软件技术,可以看到不同产地的山药相关系数差异很大,能准确地区分是否为河南产的道地药材。对不同来源产地山药正己烷提取液的气-质联用图谱测定比较,发现浙江山药与江苏山药图谱较相似,广西山药、广东山药及河南山药均有着各自不同的图谱特征,其中以怀山药特征色谱峰数目最少。说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山药,所含成分确有区别。
地黄
主产于河南省武陟、温县、修武、沁阳、博爱等地,称怀地黄,其个大,质优,也是四大怀药之一。据传在古代即常被用作为贡品和馈赠亲友的珍品。目前,地黄在全国10多个省区有栽培。通过成分分析表明,道地药材地黄中的梓醇、总还原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的样品。以梓醇含量为例,怀地黄为0.435%~0.811%,而广东、广西、山东、陕西、山西、浙江等地产的地黄为0.01%~0.06%,辽宁沈阳产含量也较高,达0.726%。
牡丹皮
历代曾以巴、蜀、越、滁、丹州出产者为佳,近代则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最为驰名,称“凤丹皮”;四川垫江所产“垫江皮”亦属上品。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表明凤丹皮的含量高达2.8%,垫丹皮次之,洛阳丹皮和曹州利川、丰县丹皮只有0.4%~1%;测其水溶物的IR图谱发现,凤丹皮的特征谱带而有别于其他丹皮。
茯苓
野生品主产于云南丽江地区,家种品历史上集中在大别山区,主产湖北罗田、英山、麻城,安徽金寨、霍山、岳西、大湖,河南商城、固始等地。以云南产质量最佳,称“云苓”。新产区有广东信宜、高州,广西岑溪、苍梧,福建尤溪、三明等地。
多糖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如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的93%,另含三萜类化合物,如乙酰茯苓酸、茯苓酸等。用HPLC测定10批不同产地茯苓中去氧茯苓酸等6种成分的含量,从几种成分的总量看,以云南和河南信阳产的含量最高。对安徽、云南、湖北产的10个茯苓样品进行其皮部所含茯苓酸的比较,发现含量高低顺序则为安徽、云南、湖北产品。
山茱萸
过去主产于浙江临安、淳安等地,有杭萸肉、淳萸肉之称。目前以河南宛西产量最大,质量优,已通过国家GAP认证。安徽、山西、陕西、四川也有产。主要有效成分为马钱苷、熊果酸、多糖等。用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的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结果表明,各样品含量在1.2%~1.62%之间,其中以河南宛西产的含量最高。
泽泻
主产福建、四川、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也有产。福建建瓯种植泽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的《八闽通志》(建宁府卷)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为著名的道地药材。泽泻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包括泽泻醇A、B、C及泽泻醇A醋酸酯等。
研究表明,建泽泻的泽泻醇B含量最高。用HPLC法测定15种产地泽泻药材中泽泻醇A24-醋酸酯、泽泻醇B23-醋酸酯的含量,结果福建建瓯、龙海、同安三个产地的泽泻均不含泽泻醇A24-醋酸酯,而泽泻醇B23-醋酸酯含量相对较高。与广西、广东、四川产的有明显不同。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泽泻中微量元素含量发现,道地药材建泽泻中Ni的含量是非道地产区的10倍以上,Fe高2倍以上,Zn高1倍以上。而重金属Pb、Cd、Hg、Cu的含量,建泽泻全部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对不同产地泽泻氨基酸成分测定对比,发现不同产地的泽泻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及排序在泽泻上具有特征性。其高含量的精氨酸可能是泽泻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可见,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生产的宝贵经验总结。无论从外观、内在成分含量、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看,均有明显的质量优势。继续研究和推广道地药材,开展GAP认证,是提高中药质量的有效途径。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