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 shè ㄕㄜˋ ◎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用以借指国家)。 ◎ 团体或机构:报社。结社。
◎ 社 organized body society
详细字义◎ 社 shè 〈名〉 (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2) 同本义 [God of land] 社,地主也。——《说文》 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 社,土也。——《论衡·顺鼓》 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 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 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 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 (3) 又 社者,土地之神也。 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 (5) 土地之神的神主 [chief God of land]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6) 祭祀社神之所 [site of sacrifice to the god of the lan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commune]。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9) 集体性组织;团体 [society]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day of sacrifice to the god of the land]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 又如:春社;秋社 (13) 机构 [agency] (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 (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词性变化 ◎ 社 shè 〈动〉 (1) 祭祀社神 [sacrifice to God of land] 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①][shè][《廣韻》常者切,上馬,禪。](1)古代谓土地神。(2)指祭祀时为土地神设立的木制牌位。(3)社坛。古代封土为社,各栽种其土所宜之树,以为祀社神之所在。(4)引申谓社稷,国家。(5)谓祭土地神。(6)引申为祀社神的节日,即社日。后亦沿用为时令名。一年有两社日,即春社、秋社。(7)古代地区单位之一。(1)方六里为社。《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曰社。”清顾炎武《日知录·社》:“社之名起於古之國社、里社,故古人以鄉爲社……《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是也。”(2)二十五家为社。《晏子春秋·杂下十六》:“景公禄晏子以平陰與槀邑,反市者十一社。”张纯一校注:“二十五家爲一社。”(3)元代五十家为社。《元史·食货志一》:“縣邑所屬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擇高年曉事者一人爲之長。”(8)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头目处理社内外事务,较大事件须征得老人们和多数社员同意。参阅《清史稿·世宗纪》。(9)集体性组织;团体。(10)古代江淮方言呼母为社。(11)姓。元有社佑。
[广 韵]:常者切,上35馬,shè,假開三上麻常[平水韵]:上声二十一马[粤 语]:se5[闽南语]:sia7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