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汉字
查汉字

tì    

拼音:ti
注音:ㄊㄧˋ
部首笔画:3
总笔画:10
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
简体部首:辶
造字法:形声
五笔86:QTOP
五笔98:QTOP
五行:
Unicode:U+9016
四角号码:39308
仓颉输入法:YKHF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4607
逖字拼音(带声调)
逖字笔顺
撇折撇捺撇撇捺捺折捺
与逖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tì  ㄊㄧˋ ◎ 远:“逖矣!西土之人”。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逷 tì  〈形〉 (1) 远,不近 [distant]。 (2) 如:逖闻(逖听。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逖远(遥远);逖慕(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词性变化 tì  〈动〉 (1) 使之远离 [keep away from] 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书·多方》 (2) 通“剔”。治 [manage] 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左传》

汉语字典

[①][tì][《廣韻》他歷切,入錫,透。]亦作“逷1”。(1)远,不近。(2)疏远。(3)通“惕”。忧患。

音韵参考

[广 韵]:他歷切,入23錫,ti,梗開四入青透[平水韵]:入声十二锡[粤 语]:tik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辵字部】 逖;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57第2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歷切,音踢。【說文】遠也。【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又【多士】移爾遐逖。 又遠之也。【書·多方】離逖爾土。【左傳·僖二十八年】糾逖王慝。【註】有惡于王者,糾而遠之。 又逖逖,欲利貌。【楚辭·九章】悼來者之逖逖。 又【字彙】借作惕。【易·渙卦】血去逖出。 【韻會】同逷。【集韻】亦作狄。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常见生僻字
汉字组词推荐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