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犯节

拼音:fàn jié

注音:ㄈㄢˋ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违背礼节。《礼记·乐记》:“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孔颖达 疏:“朋淫於家,是慢易以犯礼节也。”一说,无节奏谓之“犯节”。见《史记·乐书》 张守节 正义。

基本含义
违背节操、失去原则。
详细解释
犯节指的是违背道德准则,失去原则。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没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做出了不道德的行为。
使用场景
犯节这个成语常用于谈论一个人的品德、道德修养和原则问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底线,以及在困难时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
故事起源
犯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王常传》中。故事中,王常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县令,他非常正直,不畏权贵,为民伸张正义。有一次,当地的豪族想要贿赂他,但王常坚决拒绝了。后来,豪族为了报复,陷害了王常,让他被解职,并加以迫害。然而,王常并没有屈服,他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成了后世称赞的榜样。
成语结构
犯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犯”是动词,表示违背、触犯的意思;“节”是名词,表示道德准则、原则的意思。
例句
1. 他为了一点私利,竟然犯了节,真是可耻!2.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没有犯节,保持了自己的原则。3. 这个公司的员工都很守节,没有人会犯节去做违法的事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他的心中有一道道的“节”,而当他犯了节时,这些“节”就被违背或破坏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犯节相关的成语,如“犯上作乱”、“犯颜”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了解更多关于道德、品德和原则的故事和寓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在考试的时候作弊,因为那样会犯节。2. 初中生:他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不惜犯节去迎合他们的要求。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犯节去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品德,不犯节去追求一时的利益。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