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正行

拼音:zhèng xíng

注音:ㄓㄥˋ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正直的行为。《晏子春秋·问下二一》:“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淮南子·缪称训》:“身有丑梦,不胜正行;国有妖祥,不胜善政。”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訕君,君不为之动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2).谓依轨道顺行。《汉书·天文志》:“夫历者,正行也。古人有言曰:天下太平,五星循度,亡有逆行。”
(3).端正其行为。《尚书大传》卷一下:“无过者,得復其圭以归其国。其餘有过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復还其圭。”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吾闻古之士,怒则思理,危不忘义,必将正行以求之耳。” 三国 魏 锺会 《母夫人张氏传》:“夫人少丧父母,充成矦家,修身正行,非礼不动,为上下所称述。”
(4).佛教语。谓清净之正道。对邪行、杂行而言。《百喻经·乘船失釪喻》:“亦如外道,不修正行。”

基本含义
指行为正直、端正,符合道德准则。
详细解释
正行是一个表示行为正直的成语,强调人的品德高尚,恪守道德准则。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一致,做事光明磊落,不偏不倚,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使用场景
正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来劝勉他人要遵循道德规范,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此外,在教育、社会工作等领域,也常用来鼓励学生或群众要秉持正直的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
故事起源
正行这个成语的来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中的常见搭配“正直”和“行为”合成的。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人应该以正直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品德。
成语结构
正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一直以正行的榜样影响着身边的人。2. 她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行的作风,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正行联想成一个人站在正直的道路上前行,象征着他的品德高尚,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品德、行为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无私”、“行为端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向正行的同学学习,做一个遵守规则、不欺负别人的人。2. 初中生: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要秉持正行的原则,不要做违背道德的事情。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我们应该坚持正行,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