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来妇

拼音:lái fù

注音:ㄌㄞˊ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婚礼,妇到夫家,次日天明始见舅姑(夫之父母);若舅姑已亡,则于三月后至庙中参拜,祝辞称新妇为来妇。《仪礼·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妇执笲菜,祝帅妇以入,祝告称妇之姓曰:某氏来妇,敢奠嘉菜于皇舅某子。” 郑玄 注:“来妇言来为妇。”《礼记·曾子问》:“ 孔子 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於禰,成妇之义也。’” 孔颖达 疏:“此谓舅姑亡者,妇入三月之后,而於庙中以礼见於舅姑,其祝辞告神,称来妇也。谓选择吉日,妇亲自执饌以祭於禰庙,以成就妇人盥馈之义。”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肃与肃拜辨》:“庙见舅姑称来妇,其礼最重。”

基本含义
指外地来的女人,也用来形容不拘小节、开放放荡的女人。
详细解释
来妇是一个古代成语,指的是外地来的女人。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外地妇女,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也被用来形容不拘小节、开放放荡的女人。这个成语有一定的贬义,常常用来指责那些不守妇道的女性。
使用场景
来妇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因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代小说中,可能会出现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这个成语,以免冒犯他人。
故事起源
据说,来妇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外地来的女人,在一个小镇上引起了轰动。她的行为放荡不羁,引起了其他妇女的不满和嫉妒。因此,人们用“来妇”来形容这种不守妇道的女性。
成语结构
成语“来妇”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来”是动词,表示来到;“妇”是名词,表示妇女。
例句
1. 这个女人真是个来妇,见一个爱一个。2. 她的行为举止很不像个正经人,真是个来妇。
记忆技巧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其与不拘小节、开放放荡的女人联系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个外地来的女人,在一个小镇上引起轰动的场景,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和俗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增加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穿着很时尚,有点像个来妇。2. 初中生:那个女生很放荡,大家都说她是个来妇。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风气很开放,有些女生有点像来妇。4. 大学生:她的行为举止很不拘小节,有点像个来妇。5. 成年人:我们不应该用来妇这样的词语来评价他人,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