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倒衣

拼音:dǎo yī

注音:ㄉㄠˇ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1).《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颖达 疏:“羣臣当以失晚,復恐后期,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唐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2).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宋 叶适 《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基本含义
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详细解释
倒衣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其中的“倒”意为颠倒,衣指的是人的衣服。这个成语形容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顾道义和个人利益,把自己的衣服颠倒穿戴。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的人。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的行为。可以用在各种社会场合,比如讨论政治、商业等领域。
故事起源
倒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臣,他因为忠诚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和排挤。最终,他被陷害,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离开楚国的时候,屈原颠倒着穿着自己的衣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不公正待遇的不满。
成语结构
倒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的“倒”是动词,表示颠倒;“衣”是宾语,表示衣服。
例句
1. 他为了得到晋升,不择手段,可以说是倒衣而行。2. 这个商人为了赚更多的钱,不讲道义,可以说是倒衣。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颠倒着穿衣服,这样的行为非常不正常,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倒衣相关的成语,比如倒打一耙、倒行逆施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考试作弊,不择手段,可以说是倒衣而行。2. 初中生:这个学生为了赢得比赛,不讲道义,可以说是倒衣。3. 高中生:为了得到奖学金,他不择手段,可以说是倒衣而行。4. 大学生:这个公司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顾道义,可以说是倒衣。5. 成年人:他为了得到晋升,不择手段,可以说是倒衣。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了解和学习“倒衣”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