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子注

拼音:zǐ zhù

注音:ㄗㄧˇ ㄓ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书正文下作者所加的夹行小注。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闕伦敍。除烦则意有所恡,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楛,列为子注。” 浦起龙 通释:“注列行中,如子从母。”

基本含义
指对已有的文字或著作进行注释、解释或补充说明。
详细解释
子注是由“子”和“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子”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小的、次要的意思,“注”表示解释、注释的意思。子注一词原指对经典著作进行注释、解释,用以补充或澄清原文的意义。后来,子注也泛指对任何文字或著作进行注释、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行为。
使用场景
子注一词通常用于学术、研究、教育等领域,用以描述对文字、文献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的行为。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教材教辅等。
故事起源
子注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在古代,经典著作常常需要经过学者们的注释和解释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因此,子注一词的出现是为了增加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解读。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为“子注”,其中“子”表示小的、次要的意思,“注”表示解释、注释的意思。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在这本书上做子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2. 这篇文章的子注非常详细,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记忆技巧
可以将子注记忆为“小注”,通过将“子”理解为小的、次要的意思,将“注”理解为解释、注释的意思,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大义凛然”、“言简意赅”等,拓宽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本上给我们做了子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2. 初中生:学习古文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老师的子注,才能理解古代的意思。3. 高中生:写论文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文献资料上做子注,以支持我的观点。4. 大学生:研究生论文需要有深入的子注,以展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