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虚远

拼音:xū yuǎn

注音:ㄒㄩ ㄧㄨ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清虚超逸。《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 縚 弟 缓 字 含度 ,为 湘东王 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
(2).博大高远。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3).玄虚而不切实际。 明 宋濂 《六经论》:“ 秦 汉 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基本含义
形容距离遥远或言行空洞,缺乏实际意义。
详细解释
虚远是由形容词“虚”和形容词“远”组成的成语,表示事物的距离遥远或言行空洞,缺乏实际意义。它既可以形容空间上的距离遥远,也可以形容言语或行为的空洞无实。
使用场景
1. 形容两地之间的距离遥远,如“山水虚远,相隔千里”。2. 形容言语或行为的空洞无实,如“他的谈话总是虚虚的,毫无实质性”。
故事起源
《汉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关于项羽和韩信之间的一次决战。当时项羽派人给韩信送了一封信,信中说:“吾今北上,卿不闻乎?”韩信回信说:“闻之。”项羽看到韩信的回信后,感到很气愤,因为他觉得韩信的回答太轻描淡写,没有表达出他的真实态度。于是,项羽就用刀在信纸上划了一道线,表示韩信与自己的距离虚远,意味着韩信不再是他的朋友。从此以后,“虚远”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语或行为的空洞无实。
成语结构
形容词A + 形容词B
例句
1. 山水虚远,相隔千里。2. 他的谈话总是虚虚的,毫无实质性。
记忆技巧
将“虚远”拆分成两个部分,虚和远。虚可以联想到虚幻、空洞,而远可以联想到距离遥远。通过联想和反复记忆,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1. 探究其他与“虚远”相似的成语,如“虚无缥缈”、“虚与委蛇”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2. 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新闻,寻找其中使用到“虚远”的句子,并理解其语境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住在农村,离城里很虚远。2. 初中生:他的承诺常常只是虚虚的,没有实际行动。3. 高中生:他的计划虽然看起来宏伟,但实施起来却虚虚远远,没有实际可行性。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目标虽然很远大,但缺乏实际操作方案,显得虚虚远远。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