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言行相诡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指说话和行动不一致,言辞蹊跷,行为隐瞒或虚伪。
详细解释
言行相诡是由“言行”和“相诡”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言行指的是说话和行动,相诡指的是蹊跷、隐瞒或虚伪。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辞和行为不一致,说话虚伪或行为不可信。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表达对其虚伪或不可信的质疑。可以用在各种情境中,如描述一个人说一套做一套、言辞虚伪的行为,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行动与他所说的相反。
故事起源
言行相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卓文君传》中的一句话:“言行相诡,以自为名。”卓文君是西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才女,她因为言行不一致,被人指责为虚伪。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辞与行为不一致。
成语结构
言行相诡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常常说大话,但实际上却没有行动,真是言行相诡。2. 这个政治家的言行相诡,让人难以相信他的承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说话时嘴巴说的是一套,而手却做着另外一套,形象地表示言行不一致。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欺骗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伪君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平时总是说自己很勤奋,但是考试成绩却很差,真是言行相诡。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经常夸夸其谈,但从来不做实际行动,真是言行相诡。高中生:这个政客在选举时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实际上却没有兑现,真是言行相诡。大学生:他表面上对朋友很热情,但背后却不断说他们的坏话,真是言行相诡。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