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闻臭师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闻臭师 - 概念

闻臭师的职业称呼应该叫‘嗅辨员’。放着先进设备不用,偏要用人来测试臭味?

专家解释说:“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单一气体的浓度,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就无法判断了。如果有人反映某地区某企业有臭味排放,但仪器测量结果是有害气体未超标。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人嗅辨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判定臭味是否超标。”

除中国之外,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国家也设有“闻臭师”职业。

闻臭师 - 录取条件

闻臭师在工作

许多人以为,“闻臭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动动鼻子,这是一份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根据国家规定,“闻臭师”的录取条件为18-45周岁之间,满足不吸烟、不喝酒,不能涂化妆品、不能有鼻炎,甚至不能穿刚刚涂完鞋油的皮鞋。嗅觉器官无疾病,嗅觉检测合格等条件,再经过特殊培训,保证应聘者能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这5种单一气体,随后才能上岗。

闻臭师 - 工作范围

“闻臭师”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对工厂、企业,也可以对公厕、河道、餐饮单位等某一个固定场所散发的臭味进行鉴定。

中国暂时还只有专业环境监测人员从事该职业,没有对普通市民开放。另外有一点格外要注意的是:嗅觉特别灵敏的人并不适合这项工作。鼻子超常灵敏的人,在别人没有闻到臭味时就闻出臭味,这种情况并不能定性有臭味。

闻臭师 - 职业前景

闻臭师靠鼻子“吃饭”

“闻臭师”的正式称呼为嗅辨员,除中国之外,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也设有这项职业。

美国 “闻臭师”每天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闻他人身体散发出的异味,为人体体味研究实验提供详细的资料。荷兰“闻臭师”分布在工业区及居民区边缘的小屋,不时将头伸出窗外,嗅闻空气中是否有令人讨厌的气味,以便及时控制大气污染。日本“闻臭师”专门闻公共厕所,一旦臭味超标,就责成厕所管理员限时除臭。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中国“闻臭师”的鼻子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考核,以保证嗅觉的灵敏度。至于该职业的收入情况,则参照普通公务员标准,以刚入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例,月薪一般在两三千元左右。

闻臭师 - 注意事项

如果经常抽烟,鼻子里会留下一股烟味,再去闻别的味道就会‘力不从心’。 只要接到任务,自己就得从各个细节注意,以免身上沾一丝异味。期间,万一不小心感冒了,他就得暂时“离岗”,由别的同事替代。

闻臭师 - 国外相关

东京环保当局招募的“闻臭师”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发现异味,可立即向环保当局报告,以责成专人限时除臭。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与此同时,我国的重庆等地区也已招聘“闻臭师”,对地区内空气受污染情况进行监督。

“闻臭师”不同,闻香师的嗅觉要求特别灵敏,且有良好的嗅觉记忆。一般人只能分辨出十几种不同的气味,而闻香师则可以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好的闻香师至少要能熟悉2000种气味,出色者还可以记住3000种气味。

基本含义
指专门负责检查、发现问题或危险的人。
详细解释
闻臭师是由“闻臭”和“师”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闻臭”指嗅到恶臭气味,暗指发现问题或危险的能力。而“师”表示专家或老师。因此,闻臭师意指具备发现问题或危险的能力的专家或老师。
使用场景
闻臭师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具备敏锐洞察力、能够发现问题或危险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个领域的专家,如医生、工程师、环境检测员等。
故事起源
闻臭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鹤林玉露》一书中。故事中,有一位官员在巡视时闻到一股臭味,但其他人都没有察觉到。于是他找来一位专门负责闻臭的专家,最终发现了一个地下的污水坑,解决了问题。此后,闻臭师就成为一个形容聪明敏锐、善于发现问题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这位闻臭师在工地上发现了一处潜在的安全隐患。2. 他被称为行业的闻臭师,因为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闻臭师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嗅闻臭味时,表情很严肃专注,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与闻臭师相关的领域,如环境保护、安全检查等。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闻臭师,她总能发现我们班的问题。2. 初中生: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就是一位闻臭师,总能嗅出病人身上的问题。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环境工程师,成为一个闻臭师,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