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新艺文杂志 - 概述
新艺文杂志,近期以来偶像作家主编的杂志,市面上不少于十种。读者比较熟悉的有张悦然的《鲤》,韩寒的《独唱团》,刚刚出版的安妮宝贝的《大方》,当然还有郭敬明的《最小说》。在《大方》出版前不久,郭敬明的团队又推出了两本新杂志,分别是笛安主编的《文艺风赏》和落落主编的《文艺风向》,笛安和落落,同样也是“偶像作家”。——这些杂志,有业界人士称之为“新艺文杂志”。
杂志内容
1、新艺文杂志的内容,则不像其视觉那么富有“革命性”。这类杂志中,最为持久、销量最高的,恐怕得数郭敬明的《最小说》,内容难说好坏,确实有其自己的特点,连作者都很少和传统文学期刊相重合。
2、其他一些杂志的内容,和传统文学期刊就没这么泾渭分明了。《文艺风赏》的主编笛安本身就经常出现在传统文学杂志上,头条作者孙频,以及其他作者如阿来、史铁生,都是传统文学期刊的常客;《大方》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村上春树的访谈,村上也是传统翻译期刊上的重镇,至于周作人,那更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
3、这些在传统文学杂志常出现的作者,不可能一出现在“新艺文杂志”,就变一副面孔。“新艺文杂志”上那些不怎么出现在传统文学杂志上的作者呢?他们提供的东西又如何?就我的阅读体验,他们的文字确实有很鲜活的一面,倾向城市、青春、调侃、戏谑,很少关涉农村,很少担负历史,一切都是轻巧的,迅速的,和传统文学杂志上见到的有所不同,阅读格外容易,带来很大愉悦。
4、新艺文杂志和传统文学期刊相比,“新艺文杂志”仍旧有点儿新瓶装旧酒,里面的很多文字,并未超出想象。之所以一推向市场就有如此众多的拥趸(走纯文艺路线的《文艺风赏》目前销量在十四万册以上,已经超过传统文学杂志的王牌《收获》),多半靠的还是主编的人气、作者的人气,以及装帧设计的新颖。
风格
1、更重要的是杂志风格的“新”。所谓“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刊物装帧设计的风格。在《最小说》里,居然直接用上了主编郭敬明的照片,有郭敬明照片和文章的那一期杂志,会卖得比较好。挂在郭敬明旗下,但并非由其主编的《文艺风赏》也有郭敬明的照片——要知道,《文艺风赏》是想着办成地道的文学杂志的。
2、除了插图多,“新艺文杂志”在文字编排上也往往颇费心思。有的杂志,翻开封面就是主编写的卷首语,许多大字排在一起,中间空出一个字母,大字下面还隐隐衬着小字。再往后翻,便是目录。这目录的编排也不“规矩”,每位作者都有照片,大多显得很个性,照片下是作者名字、作品名和页码。
3、无论是图还是文的编排风格,在传统文学杂志中基本都是看不到的。在传统文学杂志,每放一张图片都是不大不小的事儿,怎么能够如此随意?文字的编排也竭力中规中矩。所以传统文学杂志和“新艺文杂志”在视觉上就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4、“新艺文杂志”看上去很活泼,很不羁,天马行空,爱怎样就怎样。传统文学期刊难免让一些人觉得,怎么这么多字呀?估计不少年轻人看上第一眼,就不会再看第二眼了。当然,如果“新艺文杂志”的“新”仅仅表现在外表,终究只骗得了人第一眼,骗不了第二眼。
优势
1、新艺文杂志首先是办杂志的人、杂志作者、杂志读者都很“新”,也就是说,很年轻,这与传统文学杂志有很大区别。在传统文学杂志,主编大多在五十岁以上。作者中年轻人也较少,“80后作家”早已不是新鲜的词汇,但纵览全国二十来本比较重要的传统文学杂志,“80后”出现的频率并不那么高。
2、仍有一些杂志在推出“80后”专栏,比如贵州的《山花》、云南的《大家》。之所以要开辟专栏推出,大概一方面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东西。
3、觉得“80后”作者的文章还不大能够和年长作者的放在一块儿,至于传统文学杂志的读者是些什么人,一直让人困惑。当然他们是爱好文学的,如果说来稿作者的年龄层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读者的年龄层次,那么,读者多半在三十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