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附扁和缓

拼音:fù biǎn hé huǎn

注音:ㄈㄨˋ ㄅㄧㄢˇ ㄏㄜˊ ㄏㄨ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四大名医的并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附 扁 和 缓 ,治疾之圣也。” 王明 校释:“ 附 , 俞跗 ; 扁 , 扁鹊 ; 和 , 医和 ; 缓 , 医缓 。皆古名医。”

基本含义
指态度温和,言辞柔和,不激烈、不尖锐。
详细解释
附扁和缓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不激烈,不尖锐。多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不激烈,不尖锐,温和而有礼貌。
使用场景
附扁和缓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在争论或争执时,用来劝告双方保持冷静、温和的态度,避免激化矛盾。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的扁鹊是一个能医术高超的医生,但性格非常刚烈。有一次,他为了讨好春申君,故意表现得温和柔顺,于是春申君对他非常器重。因此,人们常用“附扁和缓”来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不激烈。
成语结构
成语“附扁和缓”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附扁”是动宾结构,表示主语附和扁鹊的态度;“和缓”是形容词短语,表示附和的态度温和。
例句
1. 在争论时,双方应该保持冷静,附扁和缓,才能达到理性的交流。2. 在处理矛盾时,我们应该采取附扁和缓的态度,以便和解双方的矛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中的扁鹊,以及附和的温和态度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扁鹊的温和态度,附和他的人也会变得温和。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附扁和缓”相关的成语,如“和蔼可亲”、“温文尔雅”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导我们要附扁和缓,不要和同学们争吵。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时,我们应该保持附扁和缓的态度,互相尊重。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附扁和缓的辩论方式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要善于附扁和缓,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5. 成年人:在处理工作中的纠纷时,应该采取附扁和缓的态度,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