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亢怫

拼音:kàng fú

注音:ㄎㄤˋ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悖逆,违抗。《北史·周纪上》:“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亢怫于天道而不归有德歟!”

基本含义
形容愤怒、气愤的样子。
详细解释
亢怫是由“亢”和“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亢,表示愤怒、气愤;怫,表示愤怒、生气。亢怫形容人愤怒、气愤的样子,情绪激动、难以平静。
使用场景
亢怫常用于形容人因愤怒或生气而情绪激动、难以控制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生气的人面红耳赤、怒目而视,或者形容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
故事起源
亢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甫田之什》中的一首诗:“亢亢斯怍,怍怍斯亢。亢亢我心,愉愉以怀。”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烦恼,用“亢怫”来形容内心的情绪激动。
成语结构
亢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亢怫起来,脸色铁青。2. 她被人冤枉了,气得亢怫不已,双眼通红。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愤怒地站在高处,面红耳赤,气愤地怒视周围的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与情绪、心理状态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愤世嫉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小心打翻了同桌的水杯,同桌气得亢怫地告诉老师。2. 初中生:考试时,他的作弊行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当场批评他,他亢怫不已。3. 高中生:他因为被排除在团队活动之外,感到很气愤,亢怫地离开了教室。4. 大学生:他的论文被导师批评了很多次,他感到很愤怒,亢怫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