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突击现象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突击现象 - 简介

突击现象是指中国各个行业集中力量完成某件事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整个社会轻过程、重结果的结果。是一种病态的现象。

突击现象 - 现象

突击复习

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突击复习为的就是考试能过关。这样一来,复习的大部分内容考完后没多久就忘光了。

突击花钱

因为“年关”在财政上是一个节点,很多单位要衡量当年的开支水平,并决定来年的预算规模。没有多少机构愿意勤俭持家,因为这会影响来年的拨款水平。所以,与其让多余的钱烂在财政大库里,还不如把钱化为机构福利,让大家都得到实惠。这还能体现单位年初的预算是合理的,不是诳人。

突击提拔

领导在被调离前,突击调动或提拔亲属和亲近下属。但这些提拔调动中间不免有腐败问题的产生。

2006年,河南省商丘市某区委书记换届前突击提拔调整了94名干部;2007年3月,山西省侯马市公安局局长张小宁违规突击提拔了92名中层干部;甘肃省甘谷县县长离任前突击调动115名领导亲属。

突击下任务

一些地方政府临时下任务的必然结果。很多人不得不全力突击去做,把原本正常的工作节奏和秩序都打乱了。

突击赶工

快过年了,很多工程必须在年前完工。所以,一些要一个月才能做出来的图纸,设计师必须两周内完成。时间这么短,整天想的就是马上要交活儿。设计师总会有思路卡壳的时候。如果工程的设计环节延误时间,下面环节的人只能更疯狂地加班。但设计时间太少,图纸难免会出现问题,这样后期工作总是不太顺利,工程质量也不会高。很多客户不太关注工程的质量问题,施工队为了赶工,出现一些明显错误也就将错就错了。

突击现象 - 相应人群

主要是官员和学生,但在其他一些社会行业也有相应现象。

突击现象 - 产生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教授表示,当今社会突击现象普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赶超时期”心理是最普遍的一个原因。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焦虑,追求短期利益,讲求“先捞一把再说”,很少去考虑长远利益。

乔新生认为,部分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总是“一任官员一任规划”。一些官员有“过关心理”——只要在自己任内有政绩,不会去管当地的后续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城市变成了工地。

另外,“长官意志”在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比如,本来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工的项目,部分政府官员把手一挥,于是施工单位为了效率不得不缩短施工工期。

乔新生还认为,我们的一些评价体系也不太科学。比如,高校老师的研究成果要一年一报,可是有含金量的学术成果不可能短时间内突击出来。如此评价,只能导致平庸的学术论文和注水研究成果比比皆是。

突击现象 - 导致后果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注重时效,往往会改变社会节奏和社会秩序,其他单位只能搞突击完成其任务。最糟糕的是,公众会觉得社会秩序必须为政府让路,对什么都不再有尊重之心。比如,学校为了政府的临时任务停课,破坏的就是公众对教育的尊重,学生也会觉得教育没有政府的活动重要。

突击的后果往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从1989年~1999年,中国几乎平均18天制定一部法律,一部分法律在当时看来会对改革有促进,但现在却成了深化改革的拦路虎。

乔新生表示,要解决改变突击型社会这个符号,就必须真正尊重每个公民的权利,必须约束政府权力,还要将公平正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才行。

推荐词语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