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膝行蒲伏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xī xíng pú fú ㄒㄧ ㄒㄧㄥˊ ㄆㄨˊ ㄈㄨˊ

膝行蒲伏 

伏地爬行。《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 胡三省 注:“蒲,手行也;伏,伏地也。”亦作“ 膝行匍伏 ”。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长句》:“綺罗红粉轻於尘,膝行匍伏擎金樽。”

基本含义
指跪下行走或跪倒行走,形容非常恭敬或极度谦卑的态度。
详细解释
膝行蒲伏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在行走时跪倒在地,以表达极度的敬意和谦卑。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长辈、尊贵的人或者神明表示极度敬仰和恭顺的态度。
使用场景
膝行蒲伏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者形容古代人物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常使用“虚心学习”、“恭敬有礼”等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态度。
故事起源
膝行蒲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魏其武安侯在家中举办宴会,有一位客人因为身份低微,不敢与其他宾客一起坐在榻上,而是跪在地上行走。这个故事表达了客人对主人的尊敬和谦卑,成为了后来形容极度谦逊的成语。
成语结构
膝行蒲伏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对长辈非常尊敬,见到长辈时总是膝行蒲伏。2. 在古代,臣子对皇帝常常膝行蒲伏以示敬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膝行蒲伏”与跪拜礼仪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跪在地上行走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礼仪和尊敬的文化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膝行蒲伏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古代,人们对长辈非常尊敬,见到长辈时会膝行蒲伏。2. 初中生:古代臣子对皇帝非常恭敬,常常膝行蒲伏以示敬意。3. 高中生:他对老师非常尊敬,每次见到老师都会膝行蒲伏,表达他的敬意。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