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佛地

拼音:fó dì

注音:ㄈㄛˊ ㄉ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超脱生死、灭绝烦恼的境界。《坛经·般若品》:“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犹佛。 南朝 梁 沉约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凡夫之与佛地,立善知恶,未始不同也。” 南朝 梁 沉约 《佛知不异众生知义》:“但佛地所知者,得善之正路;凡夫所知者,失善之邪路。”
(3).指寺院。 唐 张祜 《题真娘墓》诗:“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是归。”《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底下几句道:‘他杀人污佛地,我仗剑下云端,铲恶除奸。’这几句分明説他路见不平,替民除害……把这起子和尚屠了。”

基本含义
指人的胸怀宽广,心地善良,能够容纳一切,不计较得失,宽宏大量。
详细解释
佛地是指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像佛陀一样能够容纳一切,不计较得失,宽宏大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开阔,善良正直,能够宽容包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心地善良,能够容纳他人的过失和错误,宽容包容他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宽广,不计较得失,宽宏大量。
故事起源
成语“佛地”来源于佛教文化,佛陀被视为慈悲和智慧的化身,他的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一切,不计较得失。因此,形容一个人的胸怀宽广、心地善良时,就用“佛地”这个成语来表达。
成语结构
主要由“佛”和“地”两个字组成,其中“佛”指佛陀,代表慈悲和智慧,“地”指地面,代表广阔。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佛地”,表示一个人的胸怀宽广,心地善良。
例句
1. 他的胸怀宽广,对待朋友总是像佛地一样宽容包容。2. 在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保持佛地的心态,不计较得失。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佛陀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佛陀的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一切,不计较得失,这样就能够记住“佛地”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了解佛陀的教诲和智慧,以及他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心如止水”、“胸怀大志”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佛地的人,总是能够容忍我们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她的胸怀却很佛地,总是能够理解我们的困难。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保持佛地的心态,不计较得失,才能够取得成功。4.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要学会宽容包容,像佛地一样对待他人的过失和错误。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