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符籙

拼音:fú lù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符录”。 1.道教所传秘密文书符和箓的统称。《北史·魏纪二·显祖献文帝》:“﹝ 天安 元年春正月﹞辛亥,帝幸道坛,亲受符籙。”《隋书·经籍志四》:“符録十七部,一百三卷……籙皆素书,纪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诸符错在其间。”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符箓》:“《龙鱼河图》曰:‘天遣 玄女 下授 黄帝 兵信神符,制伏 蚩尤 。’《黄帝出军决》曰:‘ 蚩尤 无道,帝讨之。梦 西母 遣人以符授之。帝悟,立坛而请,有玄鱼衔符从水中出,置之坛中。’盖自是始传符籙也。”一本作“ 符録 ”。
(2).道士巫师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相传可以役鬼神,辟病邪。《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 法善 少传符籙,尤能厌劾鬼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山活佛》:“ 乾隆 乙巳、丙午间,有 顺义 民妇 张氏 善医术,兼工符籙祈祷之事。”

基本含义
指用符咒或符箓来祈求神灵保佑、辟邪的行为。
详细解释
符籙是古代中国人用来祈求神灵保佑、辟邪的一种行为。它是通过写上符咒或符箓,然后贴在门上、家具上或佩戴在身上,以期达到祈福、辟邪的目的。符籙通常是由道士或巫师制作的,他们会用特定的文字、符号和咒语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使用场景
符籙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民间信仰、宗教仪式和风水布局等方面。人们常常在新年、婚嫁、开业、搬家等重要时刻贴符籙,以祈求好运和平安。此外,符籙也被用于驱邪和保护住宅、商店等场所免受灾害和不幸的侵袭。
故事起源
符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巫术和道教信仰。在古代,人们认为通过写上神圣的咒语和符号,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符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代表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吉祥、平安的追求。
成语结构
符籙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符”指符咒或符箓,“籙”指巫术或道教仪式中使用的神圣文物。
例句
1. 他在新年的时候贴了符籙,希望能够招财进宝。2. 她佩戴着一串符籙,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的影响。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符籙”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人贴满了符咒的门,门上写满了神秘的符号,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巫术和道教信仰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关于符籙的历史和应用。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符籙相关的成语,如“符瑞”、“符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寺庙里看到了很多符籙,它们写满了神奇的符号。2. 初中生:我的奶奶在家里贴了符籙,希望能够保佑我们全家平安。3. 高中生:我在历史书上读到,古代人们常常在重要场合使用符籙,以期获得好运和神灵的庇佑。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