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学政

拼音:xué zhèng

注音:ㄒㄩㄝˊ ㄓ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教育工作。《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崇寧 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士人入辟雍,皆给券,一日不可缓,缓则谓之害学政,议罸不少贷。”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未踰旬而天子使督理 江 南学政。”
(2).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 清 中叶以后,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均从进士出身的官吏中简派,三年一任。不问本人官阶大小,在充任学政时,与督、抚平行。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书》:“着各省督抚学政,留心採访,不拘抄本刻本,随时进呈。”《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翰林院里的人都是清贵之品,将来放了外任,不是主考,就是学政。”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他们派人到书院门口迎接钦差学政 张之洞 。”

基本含义
指以学问才能为政治权力的基础,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国家或地方。
详细解释
学政是由“学”和“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学指学问、知识,政指政治、治理。学政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学问才能为政治权力的基础,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国家或地方。这个成语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或地方时,学问和知识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学政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方的领导者是以学问能力为基础,并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它可以用来赞扬那些以学术能力为基础,聪明才智、有学问的政治家或领导者。同时,学政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权力而忽视学问的政治家或领导者。
故事起源
学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形容西汉时期的刘向,他是一位文学家、学者,也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刘向以学问为基础,参与了刘邦的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因此被称为学政。他以其卓越的学术能力和治国才能,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典范。
成语结构
学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学和政。学政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1. 他能力卓越,以学问为基础,被誉为一位学政。2. 这位领导者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国家,是一位真正的学政。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学政”分解为“学”和“政”来记忆这个成语。学指学问、知识,政指政治、治理。将这两个字的含义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以学问能力为基础来治理国家。
延伸学习
学政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学问和知识的重视,强调了以学术能力来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学政文化,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长是一位学政,她总是帮助我们解决学习问题。2. 初中生:老师说,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学政,我们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3. 高中生:学政这个词语让我想起了古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以学问为基础,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学术能力的学政,为社会做出贡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