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冻瘃

拼音:dòng zhú

注音:ㄉㄨㄙˋ ㄓ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冻疮。《长阿含经》卷十九:“寒冰地狱纵广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大寒风来吹其身,举体冻瘃,皮肉堕落,苦毒辛酸,悲号叫唤,然后命终。” 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 浙江 谓中寒肿覈为冻瘃。”
(2).因天寒而开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煮胶要用二月、三月、九月、十月,餘月则不成”原注:“热则不凝,无作饼。寒则冻瘃,令胶不黏。”

基本含义
冻瘫的疾病,比喻因受冻而导致身体部位疼痛或僵硬。
详细解释
冻瘃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导致身体部位受冻而引起的疼痛或僵硬。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在没有足够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成语“冻瘃”用来比喻因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或恶劣条件而导致的困境或疾病。
使用场景
成语“冻瘃”常用于形容在困难或恶劣环境中所受到的痛苦或困扰。可以用来形容身体上的疼痛或僵硬,也可以用来形容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遭遇的困境或挫折。
故事起源
成语“冻瘃”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衣物而受到严寒的折磨,最终导致了冻瘃。这个故事通过描述书生的遭遇,告诫人们在冬天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冻瘃的困扰。
成语结构
冻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冻”表示受冻,而“瘃”表示瘫痪。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因受冻而导致疼痛或僵硬的成语。
例句
1. 他在冬天的寒风中站了很久,结果患上了冻瘃。2. 他的手因为长时间在冷水中工作而冻瘃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冻瘃”与冬天的寒冷环境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变得僵硬而疼痛,就像是得了冻瘃一样。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冻瘃相关的成语或词语,如“寒冬腊月”、“寒气逼人”等,来扩展对冻瘃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我不小心在外面玩了很久,结果手指冻瘃了。2. 初中生:他在寒冷的冬天里长时间站岗,结果双脚冻瘃,痛得无法行走。3. 高中生:这个寒冷的冬天,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都面临着冻瘃的危险。4. 大学生:在极寒的地区,人们经常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冻瘃的发生,比如穿厚衣服、涂抹保暖霜等。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