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安辑

拼音:ān jí

注音:ㄢ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安抚。《汉书·西域传序》:“都护督察 乌孙 、 康居 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唐 李德裕 《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专往慰问,仍賑米粟二万石,俾其安辑离散,渐就漠南,再復旧疆。” 金 王若虚 《千户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 沉从文 《边城》三:“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
(2).安定;使安定。《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辑海内也。” 宋 曾巩 《救灾议》:“疆内安辑,里无嚣声。”《明史·凌云翼传》:“ 成化 中 韩雍 经略西山颇安辑,惟东山 瑶 阻深箐剽掠,有司岁发卒戍守。”

基本含义
安抚,安定
详细解释
安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安”意为安抚、平静,而“辑”则表示集合、整理。合在一起,安辑的含义是通过安抚和整理来达到安定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局势或人心进行调和、安抚,使其恢复平静和稳定。
使用场景
安辑一词常用于描述处理社会、政治或人际关系中的紧张局势。例如,在政治领域,可以使用安辑来指代政府或领导人采取措施来安抚民众的不安情绪;在家庭中,可以使用安辑来形容家长通过沟通和谈判来安抚争吵的孩子。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聪明的官员。这位官员在一次社会动荡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安抚民众的情绪,使得局势得以稳定。人们对他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安抚的能力赞赏有加,逐渐形成了“安辑”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安+辑
例句
1. 在社会动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安辑人心。2. 这位领导者善于安抚争吵的员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达到安定的状态。
记忆技巧
可以将“安”字和“辑”字分别与“安抚”和“整理”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构思一些情景,想象自己在处理紧张局势时如何安抚和整理,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安抚、安定相关的成语,如“安然无恙”、“安定团结”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耐心的解释和故事,安辑了我们的情绪。2. 初中生:在班级内发生冲突时,班主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抚和安辑同学们的情绪。3. 高中生:在社会动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安抚和安辑人民的心情。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